分享

金球奖最佳编剧的“套路”,鼓楼西的观众们应该最了解!

 人和月 2018-01-10

《三块广告牌》在金球奖上大放异彩获得了包括最佳编剧在内的四项大奖,这已经是马丁·麦克多纳编导生涯的第n块大奖,充分说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牛B的人到处发光的硬道理。

 

早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了这位“人才”马丁·麦克多纳的最新作品《三块广告牌》。不信可以点这个链接去看看:麦克多纳的暗黑新片:不仅仅是一场奸杀案,也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的复仇

 

马丁·麦克多纳的名字,鼓楼西的老朋友应该是相当熟悉了,鼓楼西人气王《枕头人》就是他的戏剧作品。当然去年没有排期结果被众多粉丝心心念念的《丽南山的美人》也是。

 


这里插播一个小道消息,他还有一部话剧作品的版权也在鼓楼西剧场手里,也是相当的有意思……当然目前没有什么确定的官方消息,说出来就是想撩你们一下~

 

好了言归正传,因工作需要,小编也算是反复咂摸过马丁两部剧本,并仔细翻看过他影视作品的。这次金球奖的大热,小编我也是第一时间找到了熟肉资源,看过了《三块广告牌》全片。本来想做一个图解给大家,但是听闻国内已经定档3月2日,所以还是劝大家去支持正版。

 

国内定档海报


不过还是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比较“私人”的小彩蛋,那是只有熟悉马丁的人才能懂得的会心微笑。这位被众多影评人称赞的反套路编剧,其实有着自己的“套路”。或者“套路”这个词有些不恰当,更可能的原因是他在创作《三块广告牌》的时候,将自己在过去作品中比较满意的元素重新组合。又或许,这就是马丁的风格。

 

不论怎样,当这些熟悉的“元素”在大银幕重现时……你都会忍不住的在心中呼喊“穿上马甲我照样认识你!”

 


一、“好警察”“坏警察”

 

本来“好警察和坏警察”是一个英语俗语,比较好理解的翻译就是“红脸、白脸”。意思是询问犯人的时候一个和颜悦色、一个拳脚相向。这样在“棒子和甜枣”的双重作用下犯人比较容易招供。

 

《枕头人》剧照 摄影:喜洋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起来《枕头人》中的图波斯基和埃利尔。永远只是在桌子后面笑嘻嘻的图波斯基,和暴躁的埃利尔,正是这一组合的最好诠释。

 

《三块广告牌》也是如此,在影片开始,各个人物悉数出场之后,观众不难一眼就认出兢兢业业的警官威洛比与手下那个刑讯逼供黑人的警察狄克森,简直就是《枕头人》中图波斯基和埃利尔的翻版。

 

威严的警官威洛比


然而若仅仅止于此那就体现不出马丁的牛B了。好的编剧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不会是只有一面的,必然是立体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

 

二、“暴力”与“天真”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马丁作品中有暴力倾向的人总是带有一种天真。无论是《枕头人》中的埃利尔,还是《七个神经病》中的疯狂杀手(顺便说一句演员和《三》中的警察是一个),《杀手没有假期》中的杀手老大,还是《三块广告牌》中的打人警察,他们身上都带有一股类似于孩童般的天真。

 

有点逗比的小警察


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元素对撞,不仅弱化了残酷情节的戾气,同时也为作品带来了一种荒诞感。如此就算是暴力倾向的角色,也不至于让观众反感,甚至让人喜欢上他们。

 

三、马丁笔下的母亲

 

非常有范的母亲米尔德丽德


虽然涉猎马丁的作品不多,但是无论是《丽南山的美人》还是《三块广告牌》里母亲都太鲜明了。用现在的词汇形容就是“霸气侧漏”。果断、勇敢和跋扈、霸道其实只有一线之间。在观看《三块广告牌》期间我不止一次在想如果没有这个意外,那女主多半最后就是《丽南山的美人》中的母亲玛格。

 

《丽南山的美人》剧照 摄影:李晏


当然《三块广告牌》中的女主展现了更多的感性,无论是与小鹿对话,还是自言自语,还是希望落空后的落泪都展现了这位女性刚强下的温柔。这也同样引出了下面一点。

 

四、灰色地带?不存在的。

 

马丁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着人性中的黑与白。这很常见,许多编剧都喜欢来这一套内心挣扎,甚至动画中还具象出天使魔鬼两个小人,其结果就是人物总是挣扎妥协,游走在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但是马丁不同,他的人物基本上黑白分明。

 

《三块广告牌》剧照


为女儿怒怼警察,听起来十分正义。矛头直指身患癌症的好警察,看起来又是那样不正确。正如《枕头人》中弱智哥哥迈克尔残杀孩子是那么邪恶(可能有人因为小绿猪忘了他确实杀害了两个小孩),但是为了哥哥的小说而自我牺牲又是那么善良。

 

这种极端的对撞,处理不好就是莫名其妙。然而在马丁波澜壮阔,峰回路转的故事中,这样鲜明的两极反而让矛盾更加激烈,引人入胜。

 

五、诙谐是这残酷世界的闪光

 

马丁是英国“直面戏剧”的代表作家,《枕头人》和《丽南山的美人》更是其中的代表作。无论是兄弟相残,还是弑母都非常的残酷。他的影视作品也经常充满了血浆,这部《三块广告牌》虽然并没有太多血腥镜头,但那种绝望的两难也一直残酷的折磨着观众。然而即便是如此黑暗的主题,马丁的作品里却少不了诙谐与幽默。

 


他的幽默来自于语言、动作与情境,并非是那种靠段子堆砌起来的笑点。所以这很考验演员的功力,如何在残酷的剧情之间拿捏那份幽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当演员出色的完成这项挑战,这个角色就特别的深入人心,就像《枕头人》中图波斯基的饰演者田蕤老师;《丽南山的美人》中母亲玛格的饰演者冯先珍老师;《三块广告牌》中的警察扮演者山姆·洛克威尔,你看,这次金球奖获奖了吧,最佳男配。

 

《三块广告牌》在金球奖获奖情况


六、没有结局是最好的结局

 

想当年《七个神经病》的结尾就把我气的够呛,这次《三块广告牌》又来了一次。不过这种气是开心的生气。好的电影要么让人回味无穷,要么让人意犹未尽。《三块广告牌》显然是后者。

 

马丁是十分擅长找到最合适的时间点将剧情斩断,但就剧情来说,故事好像还没完,但是细细品味,在这里结束却是最好的,整个电影想要表达的主旨和营造的氛围已经结束了。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这种抓心挠肝的心情大概是电影能够带来的最大触动。

 

这其实也能看出马丁的一种态度,他在《枕头人》中借卡图兰的口说过:“讲故事人的唯一责任就是讲一个故事。”他在《三块广告牌》中做到了,他只是讲了一个他想讲的故事。


于是讲完了,那就黑屏上字幕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