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的脚步2017年西藏行(十二)作者:笨聪,插图:游侠仙客

 昵称48309801 2018-01-10

D12:拉萨——纳木措湖——那曲;约500公里

两天时间匆匆恍过,今天我们即将与拉萨——魅力四射的雪域之城说再见了,就像一见倾心,相谈甚欢,意犹未尽的朋友,心中有许多遗憾,念怀与不舍。“千里之外奔波劳累,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如今我们心想事成,圆了此生的梦想,也算是三生有幸了。许多事情都不会像期望的那样,令人称心如意,功德圆满,而小小的缺憾,将会变成我们亲切的怀念。
昨天(领队)阿智因有事先去了西宁。我虽没说什么,但心里老觉空荡荡的,有些不是滋味,像我们这样的旅行,一个好的领队(或导游)的陪伴,不仅给你旅途增添许多情趣,而且能增长不少知识与经验。
进藏以来,因“限速+堵车”,让我们痛失了不少景点。而今天近500公里的路程,最起码要跑上10多个小时,再加上去景点观光,时间将会更长。为了提早赶路,我们6点起床,收拾妥当后,匆忙吃罢早饭就行进在路上了。

  从拉萨沿国道209线向北到青海的西宁,就是著名的青藏天路了。车厢里正播放着韩红的《天路》,我却心静如水,不像临来前,只要一听到那高亢的旋律,内心就激情涌动,对西藏的向往就被那歌声魂牵梦绕着。

没来过西藏的人很难想象他的神奇,即便是路,川藏线与青藏线相比就有天壤之别。川藏线尽是高山峡谷间的崎岖之路,惊险、曲折,富有挑战,充满了刺激;而青藏线则是筑在高山之巅,沿途坦荡犹如一马平川,而路旁崇山峻岭却像列队的卫兵,对每一位征服者都抱以敬畏,远远地行着注目礼。
从拉萨到当雄一路坦途,目极之处,山峦跌宕起伏,有时还伴有皑皑的雪山。在山与路之间有狭长的草原,星罗棋布的牛羊在上面漫步吃草,它们安祥、恬静而又悠闲,不像我们这些逃荒似的匆匆过客。

  也许是司空见惯的原因,大家对这“千人一面”的风景已产生视觉疲劳,没有了往日的“鸟叫蝉鸣”了。有的人托着腮,像欣赏一幅画一样,两眼不眨地静静眺望着远山,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可能就是距离产生美的缘故;有的人,虽望着窗外,但眼光缥缈而空灵,仿佛已沉浸在对这一路走来的回忆之中;而一些错过拉萨夜景的美眉,找我们讨要过照片后,大都低着头跟宝物鉴赏家似的一幅幅瞅着,脸上不时浮出昙花一现的笑容。

临近11点,我们到达了令人向往的纳木措国家公园大门口。买过票,正准备开车进入景区,前面的栏杆依旧栏着,没有放行的意思,只得下去交涉。那人过来说:要买票。顺手就要撕。买票时我们刚问过,全含在票价里了,咋这就不给进呢?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我们带那人一起又去了趟到卖票窗口,这才摆平了此事。岂料,到里面没走多远,又被拦下,大李见状连忙笑脸相迎上去,还急中生智贿赂两个苹果,他这才高抬贵手。
还没看见风景就遇“讹诈”之事,心里不免光火:“这乱糟糟的,还是国家公园呢?”我疑问顿生。

  纳木措位于西藏的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超过了120米。

纳木措的藏语之意是天湖,因为那一片蓝色的湖水是天神打翻了调色板,而倾泻来的。这美丽而浪漫的传说既神秘,又神圣,自然被信佛的藏民视为西藏的圣湖与圣地。
往里跑了约几十分钟,就瞧见远处跑道似出现黄绿蓝等几种不同颜色的线条,其中蓝色居多,随着渐渐地靠近,蓝线慢慢扩张,变粗变宽,最终呈现出几块不同颜色的蓝,近一些的是浅蓝,中间的是湖蓝,而远处那一大片却是深邃的宝石蓝,在蓝天与白云的衬映下,显得更加幽深与遥远,仿佛穿越时空的使者,从另一个星球远道而来。

从未见过如此之蓝。不一样的纳木措湖,激活了大家的情绪,尖叫声伴随着兴奋脚步风一般地旋到堤岸的廊桥上,这才看清,湖边是一片带有湖水的鹅黄色的湿地,隔着一道绿色的坎才是那块“蓝宝石”的湖面。此时,再看那幽幽的湖水,在风的吹拂下,泛起粼粼波纹宛如蓝玻璃上的浮雕,与浩瀚湛蓝的天空,低垂洁白的云朵交织在一起,组织了一幅宁静、豁达而又空灵的画卷。

望着这满湖沉静与坦然的蓝调,我似乎有些恍悟:她之所以受到佛教徒的推崇,成为西藏最为著名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度。是因为她清澈澄明,没有半点杂质,一如童子的双眸,是因为他白璧无瑕,冰清玉洁,一如雪山上晶莹剔透的冰泉。

  因为如此,她才被历代的大德高僧寄予厚望,在寻找西藏转世灵童时,他们都会选择纳木措,面对圣湖潜心诵经,默默祈祷。心诚所至,金石为开。几日后,湖面上就会升腾出灵童家乡山脉,或他家的宅院,更甚者,还会显现出灵童的相貌。几乎到了非常人所能企及的异常神奇的地步。

  纳木措湖不但是佛教徒们心中的圣湖,而且是千百年来一直在传唱的,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化身。当地有个古老传说:海拔达7000多米,伟岸苍劲的念青唐古拉山,身披雪白盔甲,长年簇拥并守护着澄明碧透,纤尘不染,有着蓝宝石般的眼睛,一往情深的纳木措。

天赐良缘让他们成为一对情侣,彼此没有海誓山盟的话语,没有亲切缠绵的诉说,而是相依相偎,默默坚守,直到天老地荒也再所不惜。
听当地人说,对圣湖许愿很灵的,况且,还无须还愿。我赶紧抓住这一绝佳时机,正经八百地坐在廊桥上,面对一碧通灵的湖水,双手合一,两眼微闭,虔诚地祈祷着,愿仁慈的上苍给我们带来平安与健康。
就在我睁眼之时,猛然发现,2个小男孩就站在我跟前,张着脏兮兮的小手,那神情是在讨要什么。我被这“突如其来”吓得一怔,慌忙站起,眼瞟远处,这才发现那几个正在拍照的美眉也被小孩粘上了。“千万不能给他们。”此时,我的耳畔却响起阿智的话语:“给了就是害他们。”是呀,小小的年纪就在此乞讨,如形成习惯,确是后患无穷。于是,我收起怜悯之心,拒绝了他的要求。

  我想再与圣湖亲近些,却被一排铁丝网阻断了去路。一心想找条捷径进去的我,走下廊道就沿着铁丝网找,瞧见不远处有个简易大门,旁边站着几位当地人,他们正在那里说笑着,我只当没看见他们,目不斜视地就往里钻,刚走进去不到10米就听见背后有人喊叫,我假装没有听见,并加快步伐疾速走着,那人气喘吁吁跑来,一下堵在我前面,手冲着我指指点点,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话。

我一见不妙,赶快岔开话题:“你叫我骑马?”我故意做出骑马的动作,那人收敛了愤怒,点头称是,并向我推荐着他的宝马良驹:“20块一骑。”他打着手示比划着。见气氛逐渐缓和下来,我夸张地做着从马背上掉下来的动作,让他感觉我对骑马的恐惧。他又跟我不断解释着,可我醉翁之意不在酒,想混个脸熟,一毛不拔地去湖边。最终也未能如我所愿。

 不知何故,这里的人少得可怜,除了零星几个游客,最多的就是那帮10多岁的乞讨孩子了,还有那些占地为王,强买强卖的商贩。他们与这里一尘不染的美丽景色形成了强烈反差,有损甚至玷污了纳木措湖那圣洁高贵的形象,也与一心向善,和蔼纯朴、充满柔情的藏民显得格格不入。没有管理的纳木措,只会让远道而来的人们失望之极,对其敬而远之。

当我们走向车子,这群孩子居然不约而同地尾随过来,堵在车头与门口。我们生怕有什么不测,赶紧叫队员们上车走路,这才发现大李不见了。叮嘱美眉锁紧车门后,几位哥们赶紧下车,分头四处寻找,一圈跑回来,连个人影都没有,人们心里都有些惴惴不安。
正在焦急之时,大李从远处的一条羊肠小道急冲冲地过来了。上车之后,她一脸兴奋说着刚才的经历,当那几人将注意力转在我身上时,她便从旁边进去后沿着湿地边就往上走,眼看快到湖边了,却被在那边守候的人发现了,她好话说了一箩筐,那人仍唬着脸拦在那里,胳膊扭不过大腿的她只好识趣地退了回来。
她有些居功自傲,显摆似的抖擞出手机,让大家欣赏她拍的独家风景照。我见众人齐唰唰地将头都拱了过去,心里泛起阵阵醋意。

  在当雄吃过午饭后,我们径直往那曲驶去。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那曲已近晚上8点多,天又下起了雨,嗖嗖凉风吹在身上,穿着冲锋衣的我顿时感到寒气逼人。据说,这里夜里零度以下,我们下榻的宾馆已开起了暖气。

在寒风与雨水的陪伴下,我们沿着那曲的街道去找吃的。十几天一直吃的川菜,许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上火,最惨的要数团长,由于难言之隐的折磨,他只能半个屁股落坐,一路上隐忍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大家都渴望能找一家清淡的餐馆调剂一下口味。
当大家穿过几条巷子,都没寻得一家合适的,失望正在袭来之时,前方挂着“粥铺”的彩灯却向我们招着手。到门口一看,里面客人不少,大家一下都涌了进去。这是一家河南人开的餐厅,稀饭、馒头、包子等应有尽有,还有咸鸭蛋、花生米之类的小菜,众人皆大欢喜。
我来不及等主人打饭,就饿死鬼一般摸起一个大海碗,先入为主地盛了一碗,站在边上就喝开了,等大家反应过来,我第二碗都已下肚了。大家痛痛快快地把自已撑得肚大腰圆,打着饱嗝出来后,我由衷感叹道:在西藏,最好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与金丝燕窝,就是这极普通稀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