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传奇名将王翦如何功成名就得以善终

 恶猪王520 2018-01-10



我估计历史上再也找不到

任何一个能跟他类似的人了,

他本人是名将,

儿子是名将,

孙子也是名将,

更使用了反间计除掉了

一生无败绩的名将李牧。

这个人就是王翦,

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他儿子王贲也是秦国名将,

爷俩帮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了天下,

孙子是王离,也是秦始皇时期的名将,

蒙恬死后,兵马就由他来节制。


扫灭五国、功高望重的王翦,

在秦始皇终成大业之后

得以在险境中保全其身,他是如何做到的?

王翦在秦国众将中以“智”著称,

他的“智”较之于一般的军事智谋,有何特别之处?

“王翦请田”的典故中露出了他的“贪婪”,

对于老将此时表现出的“贪”,又该怎样去看待?


王翦

他是频阳东乡人,

自幼便熟读兵书,

平日里,他最喜欢舞刀弄枪,

在众多兵器中,

他最喜爱的是一柄开山大刀。

王翦的力量很大,

九岁时就可以拉开五十石的弓了。

他射箭很准,

有时仅凭那搭弓欲射的姿态和气势,

便把人折服了。


王翦一生征战无数,

他智勇多谋,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

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在秦始皇平定六国期间,

王翦与儿子王贲一起辅助秦始皇

消灭了除韩以外的其他五国,

为秦朝统一全国立下奇功。

可谓是秦朝一统天下的最大功臣。


公元前236年,

他奉命攻打赵国阏与,

此地就是赵括的老爹赵奢

当年大败秦军的地方。

王翦领兵而去,

18天中,他挑选精兵强将,

那些俸禄不到百石的士卒

全让他打发回家了。


王翦带领这支精锐部队,

攻下阏与,还连带着拿下了赵国的9座城,

可见他的带兵艺术是极其高超的。


王翦


公元前229年,

王翦与杨端和军联合,再次攻赵,

欲彻底消灭赵国。

而这次他的对手是赵国的名将李牧,

此人丝毫不惧王翦,

在天灾人祸,粮食减产的情况下,

依然打得有声有色,

王翦奈何不了李牧半分。


此战耗时一年,王翦仍不能得手。

于是,他便用反间计,

贿赂赵王宠臣郭开,

令郭开暗中挑拨,使赵王对李牧生疑,

进而除掉了对手。

李牧死后,赵国人心大乱,

公元前228年,

王翦趁机向赵国发起总攻,

攻陷赵都,并俘获了赵王,

从此,赵国沦为秦国之郡。


公元前235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秦王于是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军在易水歼灭燕军主力,

燕王与太子丹逃到了辽东(今辽宁辽阳市)。

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


公元前225年,

秦始皇以王翦之子王贲为将,率军伐魏。

魏国在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

内外城下都挖有深沟,魏国人层层戒备。

因城高沟深,王贲大军难以进攻。

关键时刻,王贲引黄河之水灌城

终破大梁,随着魏王的投降,

魏国也宣告了灭亡。


秦始皇

公元前225年,

出征楚国的时候,

王翦说必须用60万军队,

李信说20万足够,

秦始皇就派李信去了,

而王翦则告病回家,

结果李信惨败而归,

秦始皇大怒,知道自己错了,

赶紧给王翦道歉,请他再次领兵。


王翦依然要60万,

秦始皇无可奈何,凑齐军队给他,

这可是秦始皇的整个家底了。

出征后的王翦数次发公函,

找秦始皇要宅要地要钞票。

他手下的将领认为王翦太贪了,

王翦就对他们说:

现在几乎全国可用的兵力都在我手上,

大王又是一个多疑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贪婪,

无法表示自己永远站在秦国立场上的决心,

要知道这些不动产都在秦国,是带不走的。

这只是为了保命的权宜之计罢了。


公元前223年,王翦大胜灭楚,

公元前222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

平定了江南,降服了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

同期,王贲与李信一起统兵,

火速歼灭了辽东燕军,并俘虏燕王。

他们于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县)

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

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


公元前221年,

王贲军队攻入齐都临淄,虏获齐王建,

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被消灭了,

秦统一了中国,王翦居功至伟。


中国历史上流传着一句古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是范蠡当时劝说朋友的至理名言。

尽管朝代变迁,但是一直适用,

这句话就像功臣的一个诅咒,

历史上很多功高盖世的臣子,

如果不能韬光养晦,

或者及时抽身而退,

往往下场凄惨,

他们智商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就是情商差那么一点点,

可就是这一点点就葬送了自己性命。

比如文种,比如伍子胥,比如白起,比如韩信……


但是王翦打破了这个诅咒,

在多疑的秦始皇治下能够得到善终,

他开创了一种保全自己的新方法——自污,

成为后世高情商者效仿的楷模,

比如唐朝军神李靖,北宋名将石守信,晚清名臣曾国藩。

在封建王朝做功高震主的能臣,

自污,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悲哀。


另外,从他稳健的作战风格可看出,

王翦为人谨慎多谋,低调老成。

从不争功夺名,人缘极好,

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力求稳妥,

事情做成之前绝不透露想法。


王翦的低调集中表现在他总是称自己“老”。

在秦始皇用李信为将时,他便以年老体病回归故里。

在他成功征楚之后,又向始皇上表告老还乡。


总的说来,王翦一生建立军功无数,

却总能在辉煌的战绩前保持清醒,

将谨慎稳健贯其一世,

这恐怕是他得以善终的最大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