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攒破烂儿的 2018-01-10

上个世纪上半叶,日本侵略者为吞并中国,派出情报人员以探险和学者的名义,拍摄大量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于1924年至1944年间出版成《亚东印画辑》,总计2000余张,这些照片的很多景观和人文瞬间早已消失,对我们了解民 国时期的中国,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为让更多人回望祖辈生活过的华夏大地,《图游华夏网》特别制作《老照片中的华夏》系列图记,本篇照片均来自山东淄博地区。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87回第1张(1931年10月出版),淄川煤矿,因巨野教案的发生,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允许其开采胶济铁路沿线的煤矿,1904年德国人开建淄川煤矿,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日本人便趁机占领煤矿,为其侵华战争提供了大量原煤。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87回第2张(1931年10月出版),淄川煤矿的矿工居住区,一条道路,两旁是平房,居住着一个个矿工家庭,一个小男孩正蹲着门口,看着往来行人。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87回第3张(1931年10月出版),周村号称中国第一村,是中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是一处重要的贸易集散地,仅依靠陆路盘驳而被称为旱码头,图中道路宽敞,两旁都是明清建筑,推着独轮车的车夫,大多运送的是煤炭。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87回第4张(1931年10月出版),淄川西门郊外,位于孝妇河上的六龙桥,史载此桥历经多次毁修,出生于淄川的蒲松龄在其《募建西关桥序》写道:'从此复道横空,束烟波之秀气;夕阳射影,增埤堄之光辉。连亘虹霓,直通近郭;缤纷蹄趾,并满香尘。棠树于以永怀,磐石因而孔固。渠成近水,犹以右史为名;柳满长堤,还以东坡在念。'图中之桥为光绪年间重修,建国后又多次扩建。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87回第5张(1931年10月出版),博山陶瓷产地一景,作为中国的五大陶瓷产地之一,博山不仅产陶瓷,也制作琉璃,又称陶琉之乡,而淄博的得名就取自淄川和博山的首字。陶瓷制作坊的后院,堆满了制作好的陶瓷成品。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87回第6张(1931年10月出版),一场骤雨之后,横穿博山的孝妇河上,河水漫过石桥,运输煤炭的队伍正趟水而过。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87回第7张(1931年10月出版),博山古城外,孝妇河延着城墙流过,几位小贩,头戴笠帽,坐在空地上售卖货物,城垛与对岸民居相望,远处雾霭迷蒙,景色优美。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87回第8张(1931年10月出版),周村城外的风光,平板石桥上,河岸边的棚子内,大多是售卖西瓜、梨子的摊贩,供行人购买。

87回第9张(1931年10月出版),周村城墙旁的道路,修建了防卫作用的大门,以防匪患,道中的行人身材魁梧,还有一人赤膊而行。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87回第10张(1931年10月出版),张店驿站前,通往前方的街巷,人来人往,一位白须老者正迎面走来。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213回第9张(1942年4月出版),博山除了陶瓷也是玻璃琉璃的主要产地,城中的一处玻璃店,店主正在给字画安装玻璃框,墙上也挂满了各种书画作品。

罕见!一组建国前的淄川、博山、周村、张店的老照片!

213回第10张(1942年4月出版),矿工家庭的孩子,一位小女孩抱着一个幼儿,旁边还站着一个小男孩,身上光着,应是家贫少衣,门口躺着一条狗,虽是贫困之家,女孩脸上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