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金钱中的十朵小花

 钱首相小泉 2018-01-10


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吉语钱”,又称“口彩钱”,许多吉利祝辞一直流传至今。

吉语类花钱是压胜钱中最为庞大的一个门类,有的祈求长命百岁、升官发财,有的祈求兴商利市、安居享乐。除少数官府铸造外,吉语钱大多是民间私铸,设计制作均较精美。


笔者在钱币收藏过程中,发现有些吉语花钱的字体、大小、铸造风格等如出一辙,且颇具趣味。此类花钱与宋代小平钱大小相仿,一般在宋辽金窖藏钱币中出现,确切地讲是在金代窖藏中出土较多。

此类花钱多出土于内蒙古、吉林、河北、陕西、河南、山东等宋金窖藏钱币中。从铸造风格和题材上看,笔者认为应是北宋末年或金代官铸,而且对后世吉语花钱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对于窖藏钱币,笔者认为一般分为 宋金窖藏辽代窖藏

曾长期过手批量钱的东北泉友告知:“宋钱与正隆钱混合出土的就是宋窖藏,也叫金窖藏。也就是90%多的宋钱,百分之几的金代钱和千分之一的辽钱。”金代窖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内有宋徽宗崇宁通宝等钱或折二以上大钱。金代窖藏曾出土过靖康通宝、阜昌通宝等宋金珍品古钱。

金代“阜昌重宝”篆书折三

中国嘉德2006年秋拍成交价:RMB 40700

辽代窖藏的最主要特征是,出土钱币一般均为小平钱,同时在以宋钱和开元钱为主的出土钱币中含有大量五代钱和辽钱。辽代窖藏曾出土过咸通玄宝、天赞通宝等五代和辽早期钱币珍品。

天赞通宝


下面介绍的几枚吉语花钱的钱文如出一辙,楷书中略带魏碑遗风,相比唐楷来讲更像是宋体字早期雏形。其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点、撇、捺、钩等笔画刚劲有力,变化得当,更具装饰性效果,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


1
斩鬼大将背铠甲武士

斩鬼大将背铠甲武士(正)

直径25.8毫米,厚1.4毫米。

正面钱文旋读,“斩鬼大将”四字出自道教《驱鬼咒》:“上请五方五帝斩鬼大将军官十万人降下”。在北宋时期,道教被誉为国教,特别是宋徽宗父子时期,道教最为兴盛,虽然他们一直梦想长生不老,却也未能免去靖康之耻。

钱文中“鬼”字缺少一撇,在道教符文写法中,“鬼”字没有第一撇。其实在许多古代书法或者碑刻中常会出现文字缺笔现象,一方面是书法章法的要求,一方面则是民俗避讳或者文字暗语。

在这枚压胜钱中,应该寓为灭鬼斩头或鬼不出头之意。也有少一撇则不成“鬼”等说法,以迎合人们对凶险阴恶之物的厌恶。

斩鬼大将背铠甲武士(背)

背面铠甲武士像为宋代武士特有的装束,甲胄齐全,手持兵器,英姿飒爽。四川泸州发现的百余件宋代武士石刻中,有九成半左右的武士形象均与钱中的形象相似,是很典型的宋代武士形象。

武士头戴兜鍪,身着铠甲,足蹬战靴,威风凛凛。

武士右手执骨朵(俗称金瓜),是宋代武士像中比较常见的兵器。骨朵是一长棒,顶端为蒜头形或蒺藜形的头,以铁或坚木制成。唐以后用为刑杖,宋以后并用为仪仗。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介绍: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赐花,执骨朵子。


2
日有万陪背称心如意

日有万陪背称心如意(正)

直径25.3毫米,厚1.4毫米。

正面钱文直读。“日有万陪”中的“陪”字在古语中有增加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祈求每天都有增加,一般认为是古代商人祈求日利千金,生意兴隆。

笔者认为这里的“增加”不光只是祈求财富的增加,也有引申为祈求健康、权利、知识等。

日有万陪背称心如意(背)

背面的图案章法有度,富有动态,是较为传统的民俗图案。

穿上一横杆为秤杆,有线绳缠绕期间。

左侧秤盘的中心有一楷书“意”字,寓意“称心如意”。

右侧秤砣为一饱满的钱袋,寓意“代代发财”。

穿下有一俯月纹,寓意上升、新生、幸福、吉祥等。

笔者认为这里的月纹就是为了填补图案上的留白而增加的一个吉祥图案,即为章法布局的需要。

此钱自宋代铸造以来,元明清各代均有仿铸,且逐渐粗糙笨拙,失去其最初的神韵。


3
掌福消灾背多宝图案

掌福消灾背多宝图案(正)

直径25.2毫米,厚1.4毫米。

正面钱文直读。“掌福消灾”中的“掌”字在古语中有把握、掌管之意,因此钱文寓意为将福气把握、掌管在自己的手中,从而消灭一些灾难、灾害。

也有作“植福消灾”或者“积福消灾”。

这是宋金时期人们反对战乱、祈求安定的最基本的诉求。

掌福消灾背多宝图案(背)

背面为多宝图案,也称杂宝图案。穿上为火珠,下为银锭,左为珊瑚一支,右为笏板一对。

综观背后4件多宝图案均为象征财富之物,所属金银珠宝之类,表达了人们在祈福消灾的基础上,渴望得到高品质生活的愿望。


4
出入通泰背马鞍爬犁

出入通泰背马鞍爬犁(正)

直径25.7毫米,厚1.4毫米。

正面钱文直读。“出入通泰”中的“泰”字有平安、安定之意。顾名思义,有祈求出入通达、出入平安。反映了在当时战乱的时代,人们祈求自身平安、国家安定的愿望。

出入通泰背马鞍爬犁(背)

关于背面图案,在最近出版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一书中,刘春声先生认为是穿上一个马鞍,下为爬犁,是这个图案的首次诠释。在当时的农耕时代,正好与面文寓意相契合,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风貌。

穿上是马鞍基本被众泉友认可,穿下的图案则说法不一。通过仔细观察,穿下更像一个立体的架子,好像是一个马扎或者凳子。是否也像穿上的马鞍一样,为上下马而准备的马扎呢?


5
万病消除背马鞍爬犁

万病消除背马鞍爬犁(正)

直径25毫米,厚2.0毫米。

正面钱文直读。“万病消除”吉语最直接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对平安健康的期盼。此类题材尚有辽代名花钱“万病不侵,身如药树”等。

病消除背马鞍爬犁(背)

背面与出入通泰钱纹饰相同,只是多了一颗星星。


6
合家清吉背马上得禄

合家清吉背马上得禄(正)

直径25.2毫米,厚1.4毫米。

正面钱文直读。“合家清吉”中的“清”取清净、清白、清廉之意,如清净道德、清白传家等;“吉”取善良、贤德、美好之意,如吉人天相。

钱文的大意就是希望全家老小都是贤良之人,继而鞭策自己清正廉洁做事。

合家清吉背马上得禄(背)

背面图案为一匹灵动的马,虽然没有皇帝骑乘和宫廷礼仪的御马那样飒爽英姿,但也不缺少憨厚温顺、耐力十足之感。宋代因为连年征战,马匹已经成为重要的武备资源,一般的官员和富商也不一定能有自己的马,因此,拥有马或者马车就成为人们的美好愿望了。

同时,在马背上托着一个楷书“禄”字,寓意“马上得禄”,正好与正面文字交相呼应,象征着满载福禄。


7
长命富贵背龟鹤齐寿

长命富贵背龟鹤齐寿(正)

直径25.5毫米,厚1.4毫米。

正面钱文直读。“长命富贵”语出自《旧唐书·姚崇传》:“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意指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长命富贵”吉语在花钱上得以表现,笔者认为兴起于唐宋,发展于金元,直至明清达到鼎盛。同时,“长命富贵”吉语还经常出现在瓷器、玉器、珐琅彩、铜镜、银饰、牙雕、剪纸等艺术品之上。

其“富”字宝盖缺一点,意为“富贵无头”,这种写法在宋代吉语花钱中较为普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真情流露。

长命富贵背龟鹤齐寿(背)

背面图案构图巧妙,极富动态之感,俨然一副构图严谨的中国画。

穿下一只爬动的乌龟,龟是长寿动物,被寓为长寿的化身。乌龟口吐祥云瑞气,缭绕上升至穿上作“如意”状。

两支如意头托举一圆圈,好似旭日东升、普照万物。

圆圈内为一个形态灵动的鸡形,寓意“吉祥”,与如意头相连即为“吉祥如意”。

穿右侧为一个独立的仙鹤。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与龟一样被视为长寿之王,后世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所以龟与鹤两种图案并称为龟鹤齐寿、龟灵鹤寿等,其图案寓意正好与正面“长命富贵”吉语交相辉映。


8
阡万称心背日月遂心

阡万称心背日月遂心(正)

直径25.7毫米,厚1.2毫米。

正面钱文直读。

穿上“阡”通“千”,穿下“万”字。

穿左右分别为吉祥图案,左为秤杆、秤砣,右为秤盘,寓意“称心如意”。古代的秤是十六两一斤,除了起始的零位星以外,每斤都有16颗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据传,十六两为一斤是根据“天下太平”这4个字的笔画数确定的。寓意如果都能公平做事、诚信守义,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福”“禄”“寿”三颗“星”的加入起着规范计量活动必须诚信的目的。要求实施计量者在称重过程中要规规矩矩,必须足斤足两,否则,少给对方一两就意味着实施计量者在今后生活中缺“福”,少给二两就缺“禄”,少给三两就自然缺“寿”。

由此看出老秤的组成不仅仅是计量单位,也告诫人们在计量和做事过程中要坚持诚信的原则。同时,在婚礼中,新郎多用秤杆挑开新娘的盖头,是一种祝福的象征。

阡万称心背日月遂心(背)

背面钱文直读。穿上下“遂心”二字意即称心,穿左右分别为月日纹,寓意日月同辉,朝夕相伴,日月可鉴。

除此之外也有一个时间上的概念,即象征着日日月月、岁岁年年。与正面交相辉映,成为祈福婚姻幸福、顺心顺意的婚庆吉语题材。

另外,此类正背类似的花钱,无法确定具体哪一面为正,哪一面为背,只是相对而言。


9
百千长寿背加官进禄

百千长寿背加官进禄(正)

直径25.3毫米,厚1.3毫米。

正面钱文直读。“百千长寿”四字在宋朝诗词中常有出现,如:

“对韶华一笑,劝国夫人酒,百千长寿。”(戴复古《锦帐春》)

不须歌舞倩红裙,为祝百千长寿。”(李仲光《鹊桥仙·自寿》)

也有作“寿命千秋”“长寿富贵”者,旨在祈福长命百岁。

百千长寿背加官进禄(背)

背面图案为一只鹿,体形健硕,姿态优雅。鹿在传统图案中常与寿星或仙鹤同时出现,寓意“鹤鹿同春”,祈福长寿富贵。同时,也通“禄”,即俸禄。常与蝙蝠、寿星、喜鹊等一同出现,寓意“福禄寿喜”。

在此钱中,鹿的背上的圆圈内有一繁体“进”字,寓意“加官进禄”。这种题材在后来的吉语花钱中常有出现。


10
诸事和合背必定如意

诸事和合背必定如意(正)

直径25.5毫米,厚1.5毫米。

正面钱文直读。

“诸事和合”中的“和合”有顺当、吉利之意;另外,或指神仙名。

“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中的爱神,主婚姻和合。相传唐人有万回者,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逐往战场寻亲。万里之遥,朝发夕返,故名“万回”,民间俗称“万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

在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常常挂有和合二仙的画轴,之上两位活泼可爱、长发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圆盒,盒中飞出五只蝙蝠。他们笑容满面,姿态欢乐,人们借此来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其中荷与“和”、盒与“合”同音,取和谐好合之意。在传统的民俗图案中,和合二仙也常与蝙蝠、寿星等图案同时出现,寓意吉祥长寿。

诸事和合背必定如意(背)

背面图案颇为巧妙。

穿上为一根双石扁担,寓意共同承担。旧时在青年男女结婚时,一般会在婚床顶上放一根扁担,寓意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生活重担。

穿左为一个“银锭”,穿右为一对“玉板”,这两种多宝图案都象征着财富,即为祈福婚后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穿下为一个圆形秤盘中阴刻一“意”字,寓意“称心如意”;也可视作在一个坚硬的石饼或石球上阴刻“意”字,寓意“真心实意”。另外,银锭和如意也可以理解为必定如意。

由此看来,若把正面与背面寓意内容相结合,此当为古代祈福婚姻幸福、家庭和美的婚庆题材吉语花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