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枫子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尤其是公园里,大枫子栽种的最多了,每年的夏天,一道闷热的时候大枫子就会盛开鲜花。在每年的7-8月份采摘它的成熟果实,除去果皮,晒干。以个大、种仁饱满、油性足的为佳。
大枫子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元.宋震亨著《本草衍义补遗》。 别名:大风子、米康茄、尾加木、麻风子、驱虫大风子、海南大风子。 大枫子的功效 
性味:辛,热,有毒。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祛风燥湿,攻毒杀虫。 主治:麻风。外用治毒疮,疥癣,手背皱裂等症。 ①《纲目》:主风癣疥癞,杨梅诸疮,攻毒杀虫。 ②《医林纂要》:行痰,杀虫,劫毒。用霜,亦可劫顽痰,行积水。 ③《国药的药理学》:治象皮病。 炮制:除去种皮,压榨取脂肪油用。或取仁制霜(内服)。 注意:内服宜慎。阴虚血热者忌服。 大枫子的药理作用 
抗真菌。实验证明,大枫子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
抗麻风菌。大枫子油治疗麻风,临床有一定疗效。服药前后对比,病理组织片可见细菌减少、菌体变形、破碎。
临床应用 治疗麻风。可用大枫子煅末加轻粉,以麻油调制后外涂患处,同时可配合内服扫风丸(以大枫子为首味药),治疗瘤型和结核型麻风,根据短期观察,可使症状减轻,又可采用其制大枫子酸乙酯,作肌肉注射。
治神经性皮炎。可用大枫子30g,白藓皮30g,五倍子15g,松香12g,鹤虱草12g,苦参、黄柏、苍术、防风各9g,混合研末,作烟熏,并配合外用止痒药膏和内服溴剂、维生素等,有一定疗效。
治疗手癣。可用大枫子油配以核桃仁,猪脂等制成药丸,外搓患部,有一定疗效。
使用注意:大枫子毒性较大,内服易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注射部位有刺激症状。 用量:外用适量,内服量参考扫风丸。 临床应用 治疗麻风。大枫子仁历来是治疗瘤型麻风的有效药物,但由于辛、热、有毒,故临床上单独用大枫子仁以治疗麻风者殊鲜。通常制成复方丸剂,如江苏地区所用的麻风丸,浙江地区的扫风丸,广东地区的脾经丸、疠风丸、防风通经丸等,均有一定疗效。
大风子 治疗荨麻疹。大枫子1两,大蒜5钱,捣烂,加水100毫升,煮沸约5分钟,涂搽患部。治疗50例,多数外搽1次即见效。
治疗酒渣鼻。大枫子肉、胡桃肉、水银、茶叶各等分。先将茶叶与水银研合,大枫子肉与胡桃肉研碎,然后将4药混合研细,用麻油拌成糊状外用。每晨擦1次,治疗6例皆愈。但对汞剂有过敏史者忌用。用药量宜少,多则引起皮炎,如已形成皮炎则应停药,用2%硼酸水冷湿敷,内服维生素B、C,注射钙剂,皮炎愈后仍可继续治疗,但药量应再减少。
大枫子选方 
治大疯眉目遍身秽烂者:大枫子肉三十两,防风、川芎各十两,蝉壳(蝉蜕)、羌活、细辛、何首乌、独活、苦参、当归、牛膝、全蝎、黄芪、薄荷各二两,白芷、狗脊、牛黄、血竭各五钱。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茶下,空心服,日进三次。(《解围元薮》大风丸)
治大风疮裂: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涂,仍以壳煎汤洗之。又治杨梅恶疮。(《岭南卫生方》)
治一切疮疥脓肿等疮:大枫子肉;白矾(枯)各二两,真轻粉一两,为末。将柏油六两和匀涂之。(《疠疡机要》大枫子膏)
治癣痒各疮:大枫子肉三钱,土硫黄二钱,枯矾一钱,明雄黄二钱。共为末,灯油调搽,(《血证论》大枫丹)
治风刺鼻赤 用大枫子肉十个,木鳖子肉五个,轻粉、硫黄各一钱五分。共为末,夜夜唾调涂之。(《本草汇言》引《单氏家抄》)
治手背皴裂:大风子捣泥涂之。(《寿域神方》)
治大风癞 大枫子不拘多少,烧存性,研细罗过,与轻粉等分。用麻油调敷疮上,极妙。如湿只干掺之。(《普济方》引《经验良方》)
治疥疮
(1)羊尾子油二片,大风子二十个(去皮),白硫黄一钱,楂肉(山楂)三十个(去尖)。上合做一处捣烂,生绢布袋装。每日掌在手中闻。(《普济方》) (2)大枫子五钱,水银一钱五分,明矾、花椒各二钱。研匀,以猪油拌药捣烂,搽。(《疡医大全》) 治脓窠疥 大枫肉、苦杏仁、桃仁各四十九粒。研细,用麻黄五钱,猪油熬去渣,和药调搽。(《疡医大全》)
…… [内容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