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医传奇】黄帝内经教你五行养生

 LKJHGFDDAZXCVB 2018-01-10

黄帝内经》教你五行养生

罗婧婷

【编者按】:本期特邀罗婧婷女士为我们讲解《黄帝内经》。《淮南子》认为,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内经》的上古天真论讲述了三个长寿秘诀: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形勞而不倦。这是内因。外因则是: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四种修为

上古真人

上古时代有“真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与天地相当,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

中古至人

中古时代有“至人”,道德淳厚,而能全面掌握养生之道,和调节器于阴阳四时的变化,避开世俗社会生活的纷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使其远驰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其所见所闻,能够广达八方荒远之外,这是他延年长寿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属于真人一类。

(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下古圣人

其次有称为“圣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普通纹彩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不使形体被事物所劳,在内,不使用权思想有过重负担,以恬静、愉快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毫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寿命就可达到百岁左右。(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如今贤人

其次有称“贤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而合于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可幸福长寿,但有终尽的时候。(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日本早稻田大学收藏的黄帝内经)

五行如何用?

虽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是是人就难免生病。《难经》中讲,五脏各有刚柔邪。五行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各脏。以心为例。若心脏本身生病,为正邪。肝木生心火,肝脏问题导致心有问题,称虚邪。火生土,脾土有问题,反过来影响心脏产生问题,称实邪。火克金。若金肺问题反过来影响心火产生问题,称微邪。水克火,水用于控制火的强弱。若水有问题导致心火有问题,称为贼邪。若源头为实邪,脾病导致心病,实则泻其子。若源头为虚邪,虚则补其母。

虚补其母、实泻其子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每一脏都有“生我”和“我生”,“克我”和“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以木(肝)为例,“生我”者水(其母),“我生”者火(其心);“克我 ”者金(肺),“我克”者土(脾)。


“虚补其母、实泻其子”是在此基础上所积累的一种治疗方法。例如:水生木(肾生肝),肾是母,肝是子,如果出现肝(木)虚弱证,不直接补肝(木),而补生肝的肾。实者泻其子用于治疗母子关系的实证。例如:木生火(肝生心),肝(木)是母,心(火)是子。如果出现肝实证,不直接泻肝,而泻肝木所生的心火。


实则泻其子是指某脏之病因子实引起时,除直接泻该脏外,泻其子脏也是重要的治法。如肝火偏盛,影响肾的封藏功能,而致遗精梦泄,在治疗上就应清泻肝火之实,使肝火得平,则肾的封藏功能也就恢复,遗精梦泄可随之而愈。


实则泻其子,也是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确定的治疗法则。即一脏的实证,不仅要泻除本脏的实邪,还要泻其子脏之邪。以达到泻除母脏实邪的目的。比如,肝火炽盛,既要泻肝(木。母)火,又要同时泻心(火。子)火。母子同泻以达到泻实的目的。并不是只要泻心火就可以的。


虚则补其母是指当某脏虚衰时,除直接补益该脏外,应注意补益其母脏,使母能生子,该脏得到尽快的恢复。如肺气不足,经常感冒、汗出、咳嗽等,除直接补肺外,重视补脾,使土能生金,则肺虚能尽快得到康复。


虚则补其母,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法则。它的要点是,一脏虚弱,不仅要补益本脏,还要补益其母脏。比如:肾虚,不仅要补肾(水),还要补益肺(金)。这种滋养肺肾的方法叫:金水相生法。 那种认为肾虚只补其母(肺)的认识是错误的。和金水相生法相同的母子同补的治疗方法还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

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当然,不可每个病都用这个。而且,那是有条件的,肾阴虚的话你可以补气生水,肾阳虚的话根本不适用。另外,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法则还有,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利水法(健脾利水)。佐金平木法(镇肝息风汤玄参,天冬的应用)。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

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以肝举例。若肝为实症,如何使其虚呢?肝为木。水生木,补肾水。肾水大了,水克火,心火就弱。火小了,人体自救本能,要多加木材补火源。肝中的木就丢到了心火上去燃烧。这样,肝木就变虚了。复杂的东方智慧。

五脏与五行对应只是原则,其实每个脏腑本身也有阴阳水火的问题。肾不是只有肾水,肾还有肾火。肾水旺,则生肝木,肝木旺,则生心火。肾火旺,则生脾土,脾土旺则生肺金。故肾中水火充盛,精气充足,则百病不生。反之,若肾中精气亏虚,五脏化生无源,必然随之而衰。不同意治阴虚但从肾水不足人手的观点。前人治阴虚者,统之以肾水,六味丸、百补丸之类,不离知、柏者是”。这种认识,往往用药苦寒滋腻太过,反有损害中州脾胃之弊,为此,提出“专补肾水者,不如补肺,以滋其源”。意在通过补肺以达到金水相生的目的,并非置肾脏于不顾。

情志不过度

五种情志不可过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认为这五种情志分属五脏,太过就伤相应的脏。临床也能见到一些这样的案例,例如人被吓得尿裤子,就可以解释为恐伤肾,因为中医的肾管泌尿生殖系统。还有心里太纠结吃不下饭,是思伤脾,因为中医的脾管消化系统。相生相克。因为爱一个人,害怕失去而不能独活,“爱产生惧怕”,怎么办?土思在脾,思念其美德可以克服恐惧。

《佛学大词典》中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说:“喜、怒、忧、惧、爱、憎、欲七者弗学而能” 。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古时养生之道

黄帝问伯岐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却不显衰老之态;现在的人年龄刚到半百,而动作就显出衰老了,这是因为时代环境不同呢?还是因为现代的人们不会养生的缘故呢?  伯岐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一般都有懂得养生的道貌岸然理,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方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一定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能够形神出鬼没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寿命应该终了的时候,度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作水饮,使用权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酒醉了,还肆行房事,怂情色欲而使阴气竭绝,使真元耗散,不知道保持精力的充沛,蓄养精神的重要,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背了人生的真正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就衰老了。


上古时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用权真气居藏于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病从哪里来呢?  所以,人们心志安闲,欲望不多,心境安定而没有恐惧,虽劳形体而不致疲倦,真气平和而调顺,每人都能顺心所欲并感到满意。


人们无论吃什么都觉得香甜,穿什么都感到舒服,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相互之间从不羡慕地位的高低,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所以任何不正当的嗜好都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任何淫乱邪说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  不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显得衰老,这都有是由于他们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啊。


附录:《黄帝内经》原文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国学●武学》副刊

编辑 吴西顺 顾问 吴阿敏 推广 胡兴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