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对弦理论的诞生科学家像疯狂一样各执一词,一位诺贝尔唾手可得

 南风清雨 2018-01-10

1984年,反对弦理论的态势突然掉转了方向。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约翰. 施瓦茨和伦敦女王学院的迈克.格林(Mike Green)证明,以往曾置那么多理论于 死地的所有那些数学矛盾,在弦理论中全都不存在。那时,物理学家们已经知 道,弦理论中不存在数学发散。但是施瓦茨和格林证明,弦理论中也没有异常之 处(anomalies)。于是,弦理论成了万有理论的首要候选理论(到了今天,它已成 了唯一的候选理论)。

针对弦理论的诞生科学家像疯狂一样各执一词,一位诺贝尔唾手可得

刹那间,一项以往被认为基本没有生命力的理论又死而复生了。弦理论一 下子从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理论,变成了一个可以包罗万象的理论。许多物理学 家奋力阅读起弦理论方面的论文。研究论文像雪片一样地从世界各地的研究实 验室飞出来。图书馆里尘封已久的过去的论文一下子成了物理学中最热门的话 题。平行宇宙的想法过去被认为过于离谱,现在则站到了物理学界的中心讲坛 上,召开了几百次会议,就这个题目所写的论文毫不夸张地说有几万份。

(有几次,由于一些物理学家得了“诺贝尔热病”,事情发展得出了格。1991 年8月,《发现》杂志甚至在其封面上爆出这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新发现的

针对弦理论的诞生科学家像疯狂一样各执一词,一位诺贝尔唾手可得

万有理论:一名物理学家解决了宇宙的终极之谜。”该篇文章援引一位热衷于沽 名钓誉的物理学家之说,“我不是那种讲究谦虚的人。如果这次成功的话,可以 够得上诺贝尔奖了。”他夸口道。当有人批评说,弦理论还只是处于襁褓期,他 反唇相讥道:“弦理论中那些最权威的人士说,还需要400年才能证实弦理论,但 我要说,他们应该闭嘴。”)

一轮淘金热上演了。

针对弦理论的诞生科学家像疯狂一样各执一词,一位诺贝尔唾手可得

结果,引来了对“超弦浪潮”的反弹。正如一位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所讥讽 的那样:“对弦理论的探索,如果不在哲学系甚至宗教系进行的话,至少应该限 于数学系。”哈佛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谢尔登?格拉肖(Sheldon Glashow)打头 阵,他把超弦浪潮与星球大战计划相提并论(这项计划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却从 来没有测试过)。“我非常高兴,我有这么多的年轻同事都在研究弦理论。”他 说,“因为这是一个真正有效的办法,让我眼不见心不烦。”当有人问他,对威滕 所说的,弦理论有可能在今后50年中主导物理学,就像量子力学在过去50年所 占的主导地位一样,他有什么看法时,他说:“弦理论主导物理学的方式会像卡 鲁扎-克莱恩(Kaluza-Klein)理论(他认为这个理论是乖谬的)在过去50年中主 宰物理学的情况一样。这也就是说,丝毫主宰不了。”他是想把弦理论挡在哈佛 大学门外。但是,随着新一代物理学家转而研究弦理论,即使这孤独的声音出自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很快被淹没了。(哈佛大学从那以后聘用了若干位年 轻的弦理论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