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宋通宝瘦字类版别探索

 闻道山人 2018-01-11

作者简介


       葛天越,  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大学文学硕士,现为沈阳市职工收藏家协会理事、沈阳收藏家协会会员。专注于北宋和唐代版别钱币的收藏与研究,2013年获得沈阳市职工收藏家协会优秀成果奖。

       曾在《收藏》、《中国收藏》、《江苏钱币》、《安徽钱币》、《新疆钱币》、《广西钱币》、《齐鲁钱币》、《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增刊》、《收藏界·钱币》、《中国钱币界》、《收藏快报》和《中华集币会刊》上发表过文章。



             匕

皇宋通宝瘦字类版别探索

葛天越 | 文

           阝               

       皇宋通宝系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至皇祐六年(1039-1054年)铸行的继宋元通宝后的第二种北宋国号钱。据《文献通考》记载,“国朝钱文皆用元宝而冠以年号, 及改号元‘宝元’,文曰‘宝元元宝’。诏学士议,因请改曰‘丰济元宝’,仁宗特命以‘皇宋通宝’为文”。皇宋通宝行用钱的材质分为铜、铁两种,历年来的钱币窖藏出土数据表明了两种材质的皇宋通宝铸额均大。


       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的迄今为止收录北宋钱币版别最多的《北宋铜钱》一书中共收录皇宋通宝铜钱版别200种,约占全书北宋铜钱版别总数的5.3%。作为北宋钱币中铸量巨大、版别丰富的“四大家族”(皇宋、熙宁、元丰、元祐)之一,皇宋通宝历来都是宋版钱币研究者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品种。其中皇宋通宝瘦字类版别以其纤细婉约的文字风格以及明显的形制差异在数量众多的皇宋通宝版别中别具一格。


       目前泉界普遍采用的观点是皇宋通宝瘦字类版别共分“两对四版”—瘦字(细缘)版的楷书版(图1上排左)和篆书版(图1上排右)以及瘦字阔缘版的楷书版(图1下排左)和篆书版(图1下排右)。瘦字(细缘)版和瘦字阔缘版的钱文字体相同,字号大小差异悬殊,从形制上看体现在了外缘上前者为细缘大字,后者为阔缘小字。

图1皇宋通宝瘦字类“两对四版”

       皇宋通宝瘦字类“两对四版”的确立归功于中日两国研究者共同做出的不懈努力,并经历了各自不同的研究过程。


       日本方面,由钱币学家山田孔章编著,成书于文政10-12年(1827-1829年)的《符合泉志》中即刊载了皇宋通宝瘦字阔缘版楷书体和篆书体对钱(将其冠名为“阔缘小字版”) 以及瘦字版楷书体和篆书体对钱(将其冠名为“细缘瘦字版”)。 皇宋通宝阔缘小字版对钱收录在初编中,楷书版和篆书版标级均为“初编十”。 细缘瘦字版对钱收录在三编中,楷书版和篆书版标级都是“三编二”。


       明治32年(1899年),日本的今井贞吉编著的《古泉大全》中沿用了《符合泉志》对这两对对钱的命名,仅在标级上调整成阔缘小字版对钱都是十级,细缘瘦字版对钱中楷书版为三级,篆书版为二级。《古泉大全》中将这两对对钱孤立排列,没有归为同类,说明了该谱作者对这两对对钱的内在关联性尚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昭和51年(1976年),小林浩编著的《新订北宋符合泉志》沿用两对对钱版名的同时,将它们排列在一起,明确了皇宋通宝瘦字类版别“两对四版”之间存在的同类关联性。

图2翁树培《古泉汇考》第八七○页右数第六—九列

       1938年刊行的丁福保著《古钱大辞典》中同样未能收录皇宋通宝瘦字版,仅刊有楷篆书瘦字阔缘版一对,并将其标注为“安南铸”。此一误注因其作者的名声影响之大对中国的钱币研究者产生的误导绵延甚广。其后有多位学者对这一论断进行了纠错,马定祥先生发表在《中国钱币》一九八六年第三期的《补说日本三大钱谱北宋钱》一文中讲到 “‘皇宋’钱中有‘阔缘小字’薄肉一对,多见,易于误认越铸,实宋钱也。”对此进行了纠正,可谓是言简意赅,一语中地。


       1999年出版的由何邦贵、侯桂芳所著的《北宋钱币》中刊录了皇宋通宝瘦字阔缘版对钱,冠名为“阔缘小字对钱”, 与日谱相同。


       2005年出版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北宋卷》正式确立了中国泉界对皇宋通宝瘦字类“两对四版”构成的认定—即楷书体和篆书体瘦字对钱以及楷书体和篆书体瘦字阔缘对钱,并提供了实物拓片和详尽的参考数据。


       2008年出版的《北宋铜钱》一书沿用了《中国钱币大辞典·北宋卷》中皇宋通宝瘦字类“两对四版”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评级。楷书体和篆书体瘦字版均为四级;楷书体和篆书体瘦字阔缘版均为十级。


       中日两国泉界对皇宋通宝瘦字类 “两对四版”对钱的名称差异体现了各自不同版别命名原则。日本方面命名为“细缘瘦字版”和“阔缘小字版”是结合了钱币形制和文字两方面的特点,并保持了其对宋版研究传统的连贯性。中国方面将其命名为“瘦字版”和“瘦字阔缘版”则侧重于钱币文字纤细婉约的特点,也更加注重版别分类的条理安排。


       从1976年《新订北宋符合泉志》到2008年《北宋铜钱》历经32年,皇宋通宝瘦字类版别一直保持着“两对四版”的构成格局长期不变,这在宋版钱币研究突飞猛进的当下实属罕见。


       多年来,笔者留心关注皇宋通宝瘦字类版别中的变异品,下面结合笔者收集以及网上见到的变异品,谈谈笔者认为对瘦字类版别中的瘦字阔缘版应该加以补充完善的粗浅认识。


一、瘦字阔缘版小样板和大样版添加的合理性

       同版钱币的钱径存在细微的差别是可以理解的,古代铸币因技术所限,毕竟不能象现代机制币一样精准。但如果钱径差距过大,则应该区分为大中小样更适合。《中国钱币大词典·北宋卷》中提供了瘦字阔缘对钱的数据,楷书版和篆书版的钱径均为2.45厘米。笔者收集到的楷书版最小钱径为2.23厘米,最大钱径为2.55厘米; 篆书版最小钱径为2.16厘米,最大钱径为2.55厘米。(如图3和表1)笔者认为钱径在2.36-2.49厘米的可以认定为中样或正样, 钱径在2.35厘米以下可以认定为小样,钱径在2.50厘米以上可以认定为大样。


图3 皇宋通宝瘦字阔缘版小中大样对比

表1 图3中皇宋通宝瘦字阔缘版小、中、大样数据


二、助国手类版扩充的必要性

       宋钱面文的助国手钱币虽与通常所谓官铸行用钱形制上存在差异,但从其与宋代行用钱出土于相同的钱币窖藏这一时代背景来看,如果忽略了宋钱面文的助国手钱币的存在,那么宋代版别钱币就缺少了其应有的完整性。皇宋通宝的助国手类钱币中有一种面文与皇宋通宝瘦字阔缘楷书版极为相似,仅“宝”字中部为左右两个“王”字,俗称“双王宝版”。但钱文和形制应该归属于皇宋通宝瘦字类。(如图4由沈阳岳景辉泉友提供,数据为钱径2.31厘米, 重1.8克。)

图4皇宋通宝瘦字阔缘真书助国手


三、其他应该归入皇宋通宝瘦字类的版别

       数年前,笔者在网上见到一枚新版(如图5),文字凸起,广穿,钱文与皇宋通宝瘦字阔缘篆书版无异,钱径2.48厘米,厚0.11厘米,重2.38克。个人认为应该归入皇宋通宝瘦字类版别。

图5 皇宋通宝瘦字类新版

       北宋钱币是中国古代钱币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北宋钱币出土量的增加和宋版研究的深入,其版别的种类也将更加丰富,就连以前鼎鼎大名极罕见的皇宋通宝九叠篆版,在《北宋铜钱》一书中也分成了九叠篆版和九叠篆大样两种版。宋版研究任重道远,以上是笔者对皇宋通宝瘦字类版别进行的尝试性探索,敬请宋版方家批评斧正。

皇宋通宝铁母

华夏古泉网  2016-11-30

成交价格:  RMB 383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