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家养老服务社工需要做那些

 快乐英平 2018-01-11

前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一系列社会问题中,首先面临的是养老问题。针对养老现状,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老年人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既受居家养老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所影响,更重要的是老人现实需求决定的。目前,在中国的一些城市,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购买岗位或项目,开展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的服务,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优势,增添居家养老的特色,弥补存在的一些不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J市某居家养老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情况,并试图总结和分析项目开展的经验和问题,以期对其他地区和未来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参考。

一、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与形式社区居家养老项目,立足于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在服务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利用多种形式为老人提供服务。

目前根据社区老年人身体情况、精神状态、兴趣爱好以及其他不同的需求,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主要提供了以下服务:

一是常规外展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贫困家庭老人、独居和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者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入户探访,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评估,制定服务方案,向居家老人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通常包括为老人洗衣、做饭、巡诊、代购陪诊、精神陪伴等内容。同时,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提升团队工作品质,社工还积极定期为成立的家政服务团队和高校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各方参与人员通过面谈、电话等多种不同方式进行双向交流,最大程度的通力合作,争取实现对老年人多需求的整合性满足。

二是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定期开展的活动。服务对象主要是具有较强活动能力的老人。在某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引导组织成立了多种形式的兴趣活动小组,其中夕阳乐合唱队、老来乐京剧社、书画小组、舞蹈小组、手工制作小组等格外引人瞩目。在小组活动开展中,社工适时引导老年人自我管理、主动参与,不仅丰富和发展了老年人的生活兴趣,增强了积极情绪,提升了生活品质,更进一步扩大了老年人的社交互动网络,增强了老年人社区支持,提升了老年人的能力建设,从而使老年人发现自我价值和意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感、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实现了“老有所为”。

三是组织大型社区活动。社区活动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社区生活,增加社区对于老年人的正向价值认识,降低对老年人的负面标签化理解。社区活动是以老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当社工了解到老年人有走出家门到近郊旅游、亲近大自然的愿望时,组织实施中短途旅游活动。除此之外,项目社工与社区老年人还共同策划组织了老年趣味运动会、中秋节茶话会、新春喜乐会、公园踏青等多项大型社区活动,这些社区活动为社区普通老年人与弱势老年人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实现老年人对社区的参与,增强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充实了老年人的社区生活。

二、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与特色

虽然国内社会工作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才刚刚起步,但其独特的服务视角在服务开展中已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某项目的开展情况和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优势和特色:

1. 需求为本,注重能力建设。以老年人需求为本,切切实实的保证整个服务过程的质量。在服务开展前期,项目社工通过多种方式(如社区入户走访、个案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等)收集数据资料,进行需求评估,最终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在服务开展过程中,项目社工还要定期进行阶段性的中期评估,通过对老人的服务跟踪征询老人意见,适当调整服务方案,落实服务需求。另外,在服务开展过程中,项目社工以“尊重”“接纳”为基础,加强老人的自我能力建设。在活动策划实施中,给老人提供充足的表现机会和空间,使老人参与其中,成为项目团队的一员,助人自助,最终由服务客体变为服务主体,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老人角色发生的转变将增强其自身效能,实现自我价值。

2. 以社区为基础追求多层次服务满足。在大多数的养老服务中,一般采用个别化的服务,而K项目则主要是在社区层面开展老年服务。具体而言,项目社工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注重社区资源挖掘和人才的培养,努力整合社区散落的资源,形成系统化的为老服务网络体系。同时,项目通过一系列的社区老年活动,积极营造尊老敬老的社区文化环境,基本实现老年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人到社区的全方位、多层面服务满足。

3. 建立完善个人档案,区分服务层次。社会工作机构未介入社区之前,街道居委会对老年人的管理不够规范,无法全面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在提供服务之时,也很难因需而施。社会工作介入之后,运用“个案管理”,评估老人的需求,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归档分层,制定相应的服务项目,满足老人的复杂需求。例如,孤寡残疾或独居特困老人为一层,主要提供“一帮一”的服务;家庭困难但有所依靠、需要精神慰藉的人为一层;没有明确需求,需要服务中心人员主动询问的为一层等。另外,老年人每次参与服务时,社会工作者都会把服务对象、服务人员、服务时间等详细记录下来,并定期跟踪。这样通过多层次划分,就有效的满足了各类老年群体的需要,同时,缓解了供需不足的矛盾。个人档案的系统化管理,也为下一步的需求评估与项目设计提供了参考。

4. 整合社会资源,社工与义工联合服务。在项目中,社工联合并组织义工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基本形成了“社会工作者引领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会工作者改善服务”的运作方式。目前,参与项目的义工,大多数为驻济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也有本社区的群众。 在社工与义工的联合服务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提供专业支持,义工重在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例如,当社会工作者和义工提供上门服务时,社会工作者主要负责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服务,而义工作为服务中心的后备人员,主要负责家政清洁、护理服务等。除此之外,义工的筛选和上岗培训也主要由社会工作者负责。社工、义工联合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也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服务社会的机会,促进了社区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复杂多样,宏微并存。一般来说,评判问题的标准各异,在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我们认为评判应以“需求有没有得到充分满足”为标准。那么具体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宣传力度不够,观念认识不到位,老年人参与不足。在中国,大部分人有一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养老保障是公共服务,是由政府来提供。其实,养老保障需要政府的参与,也必须有政府的参与,但并不是由政府来完全负责。正是上面这种错误的思想,影响了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以及老年人自身因素影响,使其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了解程度不高,这也成为老年人参与不足的重要原因。不仅是老年人,一些基层政府职能和服务部门并未充分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未将其放在大局中来,仅仅将其作为一项日常试点工作。

2. 服务机构少,专业人才紧缺。截至2013 年,J 市共有5 家专业社工服务机构,专业社工人才不到4000人,专职社工仅为207人,其中民间社工机构专职社工仅为55人,民间社工机构从事老年居家养老服务的专职社工肯定不超过50 人,而J市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达106.1 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7.4%,城市老年人口约45 万,按照每300人配备一名专职社工来计算,J 市专职社工缺口至少在3000人,供需矛盾明显。在一个社区里,一般有1~2 名专职社工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大部分的社区工作者虽然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并取得了相应的证书,但缺乏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岗培训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另外,由于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尚处于初期,国家对社会工作者并未进行明确的职称定性,也未形成相应的保障,因而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资待遇也不高。加之,中国对非营利组织实行“归口登记、双重负责”的政策,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些状况阻碍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社区工作的发展。

3. 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不够多元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多样化,其需求既涉及到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更涉及到精神层次的关怀。目前,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现状与老人及其家人的期待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建设了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了一批老年人小组和志愿者组织,但其提供的服务更多的还是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求,服务内容相对单一。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拓展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不断推进的现实性问题。目前,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有项目化和岗位化两种服务模式,两模式在操作层面各有优缺。项目化模式相对于岗位化模式,不易受行政约束,更具有灵活性;而岗位化模式则更容易借助行政之手争取资源。实践表明,这两种模式的发展均受到了来自不同因素的明显限制。

4. 服务经费不足,尤其是资金来源单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这是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发展起来,而政府购买服务以财政拨款和福利彩票公益金为主渠道,但是政府的经费投入有限,服务对象只能限于经济困难的老人。另外,伴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导致工作人员工资费用、管理培训费用的增加,资金缺乏、资金来源渠道少逐渐成为制约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

四、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是当前和未来中国城市养老的发展趋势,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是中国城市养老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的完善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效促进中国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现对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建议与展望。

1. 宣传入手,提高认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养老服务的认识和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借助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手段,向社区和社会宣传养老服务的知识,不断营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氛围。同时,鼓励引导社区居民和外界人士参与到服务中来,通过体验感受,让社会人士更加了解居家养老和社会工作真正的内涵,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实现人人“有问题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的愿景。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部门,应主动加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各方面支持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层面的工作。

2. 政策引导,政府支持。政府要大力支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非营利民间组织的成立和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零障碍发展。其次,加强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明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工作机构入驻社区;完善社会工作资格认证,在加强原有工作人员培训的情况下,应该加强资格审查,做到“人岗匹配”,把非专业人员逐渐过渡到专业化。在目前的供需矛盾紧张的情况下,要千方百计的充实专业队伍人员数量,专业人员数量的多少可以根据当地需要照料的老人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配置。

3. 丰富内容,创新模式。社区服务机构应当从老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满足其基本需要和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种方式推动服务项目多样化,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特别是当前健康医疗、体育健身、文娱活动方面,需要加快发展步伐。在丰富服务过程中,要遵循服务内容由易到难、服务顺序由急到缓、服务项目由少到多的原则,实现补救性向预防性的发展。要加强各服务机构、各高校的横向交流合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不断完善现有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新的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

4. 财政支持,多元筹资。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并从资金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每年拿出固定的资金建立社区专项养老基金,发展社区老年服务事业,建设和完善社区相关设施。另外,积极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扶植民间组织的发展,融入引进社会和民间资本。可以考虑运用市场机制,有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实现投入多元化,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承受能力实行合理收费,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社会福利资源中的主导作用,使老年福利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保持相对平衡。

ID : NJ-APLID【整理编辑: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