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机,还记得你写过《平复帖》吗?

 昵称34668224 2018-01-11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这张牙色麻纸真迹,巴掌大小,平常的一封信,墨色有微绿之光;字介于章草小草之间,笔势纵引,草法“伪略”;凡九行,86字,沧桑斑驳,三字待商榷,两字不识读。世称《平复帖》。杨守敬云:“无一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又故人评说“若篆若隶,笔法奇崛”,“古意斑驳而字奇幻不可读。”今人言恭达亦云:“古草法、文句,都很古奥,难以辨识。”因之,历代法书典籍悉无释文,平添无限神秘。被誉为中国书法“法帖之祖”,中国故宫“七大镇馆之宝”之一。赢得身后崇拜、研究、摹写、礼赞者汹汹而不绝。

写这纸《平复贴》者,就是西晋的陆机。

  太康十年,陆机赴西晋都城洛阳之前,在江南吴郡吴县“静卧”了整整十年,闭门勤学。陆机侍才傲人,思量着做个诸葛孔明,欲待被人“三顾”。可惜,冬去春来,十个春秋,没有一个伯乐来访。十个春秋,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供你“卧等”?按捺不住,陆机主动出击,带上弟弟陆云,赴洛阳投奔西晋“司马新政府”。

到底才高,甫到洛阳,便文章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名气大振。时云:“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三张”为谁?张载、张协、张亢是也。皆文章天下,名盖洛阳。
陆机字士衡,出身名门士族,爷爷陆逊,破关羽、败刘备、气杀曹休,一代帅才,拜孙吴丞相。父亲陆抗被誉为东吴最后一位名将,时谚云“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为孙吴大司马。一日,孙吴末代皇帝孙皓兴之所至,问丞相陆凯:“卿一宗在朝几人?”陆凯答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帝赞曰:“盛哉!”
陆机士衡,顶级“高干子弟”。

可惜,陆家三代辅政的吴国已经被西晋灭了,他陆机顶多是个亡国的“高干子弟”。

陆机与弟陆云弱冠之年即声名鹊起于江南,文章焕彩,世称文章“二陆”。陆机身长七尺,声如洪钟。有武夫气魄。
孙吴亡时,陆机二十岁。眼看着吴帝孙皓无能无节,抛弃祖业、投降西晋,陆机恨的牙咬的咯咯响,而作《辩亡论》,评说吴家天下得失缘由,亦追述祖父亲宗之卓著功勋。
这是一篇政治论文。陆机有入仕治国情怀。然而此时的他还能怎么样呢?发发牢骚而已。
陆机一直以江南名族为傲,志气高昂。初入洛阳不交中原士,只访太常张华。张华乃西晋初年“文宗”,文坛老大。陆机以师长礼仪待张华。得“二陆”,张华甚喜,曾言:“伐吴之战,获得了两个俊士。”此言虽赞“二陆”,却也透露出一个信息:陆机实为丧国“降臣”。
张华举荐,陆机正式进入西晋政府做公务员。
西晋初期,多事之秋。太熙元年(290年),太傅杨骏敬陆机才,征召陆机任祭酒。翌年就换了国号“元康”,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诛杀杨骏。元康二年,陆机弃杨骏知遇之恩,转身投入皇后贾南风这位疯婆子门下,接连担任太子洗马、著作郎。
陆机“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早已入了外戚权贵贾谧的“朋友圈”,做仕途功名投资。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诛杀贾后并诛讨外戚贾谧,事成辅政。陆机时为相国司马伦的参军,为诛杀讨伐贾后、贾谧的合谋者。作为政变功臣,也分得一杯羹,陆机被赐关中侯。

形势瞬息万变,陆机见风使舵,得风得水。

“八王之乱”由此拉开序幕。

不久,司马伦篡位做了皇上,再任命陆机为中书郎。
永宁元年(301年),三王(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举义,诛杀篡位的司马伦,收捕陆机等九人交付廷尉治罪。理由是,齐王司马冏怀疑,当初加封司马伦九锡以及惠帝禅诏之文书为陆机手笔。说白了就是,陆机一边给司马伦篡位争取“九锡”之资本,一边忽悠惠帝写诏文,禅让帝位给司马伦。

陆机命运骤变,生死一线。多亏成都王司马颖、吴王司马晏还算信任,齐力救援疏理,陆机才得逃过死劫,改判流放边地。幸遇大赦,又躲过流放。

陆机周旋于司马恶斗旋涡中心,险象环生,而游刃有余,天命又好,辄能化险为夷。然而,西晋司马政坛水深叵测,暗流汹涌,陆机投机周旋,负面影响渐起,未必总有好运。就看他的造化了。
好友顾荣、戴渊等江南名士也看出些不详端倪,纷纷奉劝陆机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回江南去。陆机或因盛名所累,或志在“匡正世难”,未听诤言。
司马冏主政后,恃功自夸,受爵位不礼让,陆机厌恶,作《豪士赋》讽谏。春风得意的司马冏哪有心思觉悟,最终脑袋被人砍下,骨碌碌滚了一丈远,也没弄明白其中玄机。
“举义”事成的成都王司马颖,就比司马冏聪明多了,礼让功劳,慰劳下士。消沉抑郁的陆机看到了希望。自信的认为,司马颖必定能兴隆晋室。陆机见这朝廷屡遭异端祸难,司马颖于自己又有救命恩德,于是毅然委身其下效力。司马颖亦信任陆机,让陆机参大将军军事,任平原内史,后世遂称“陆平原”。
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颙合力起兵,要灭了异心的长沙王司马乂。委任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北中郎将王粹、冠军将军牵秀等路军马计二十多万人出兵讨伐。
陆机也在权衡。自己客居京师做官,又位居群将之上,王粹、牵秀早有不服并怀怨恨。思来想去,情势于己确乎不利,故而坚决请辞都督之职。惜司马颖不允。
司马颖甚至给陆机承诺:“如若事成,封你为郡公,任台司之职。”并煽情的鼓励说:“将军努力啊!”咋听此言有忽悠成分。陆机回应的也奇妙:“从前齐桓公因信任管夷吾而建立九合诸侯之功,燕惠王因怀疑乐毅而失去将要成功之业,今天的事,在您不在我啊!”看是不贪功,话却有歧义。司马颖的左长史卢志嫉恨陆机得宠,就看出玄机,借机对司马颖进谗言:“陆机自比管子、乐毅,比王作昏君。古来命将派兵,无有臣欺国君而能成事的。”司马颖未语。
司马颖心有胜算,此役可谓有征无战即可全胜而归之役,况陆机乎?
事也蹊跷,陆机治军伊始,军旗折断!或为不祥之兆?陆机心下不悦。
胜券在握的司马颖,意欲将此战役搞成一场“表演秀”,下本钱把出兵仪式搞得很是排场:军队列阵出发,从朝歌至河桥,鼓声传数百里。史书评说,自从汉魏以来,还不曾有过如此盛大的出兵阵势。或许司马颖是为陆机长精神。
然而陆机不给皇上长脸,首战大败。长沙王司马乂玩心理战法,挟持惠帝上阵,兵士备受鼓舞。双方交战鹿苑七里涧,陆机军惨败。七里涧战死的士兵如同积薪,涧水为之不流。陆机还死了一位将军贾棱。
宦官孟玖及其弟孟超被司马颖宠幸,趾高气扬。孟超率一万人任小都督,尚未交战,先放纵士兵掳掠百姓。吃了败仗的陆机大怒,抓了主凶。孟超狂妄至极,带铁骑百余人,径直到陆机麾下抢人。还嘲讽陆机:“貉奴,能做督不!”“貉奴”这是北人对南人的蔑称。陆机的司马孙拯请命杀了孟超。陆机忍了。孟超变本加厉,公开蛊惑众兵:“陆机将要谋反。”又给孟玖写信,说陆机有二心,故意贻误战机。
  孟超所部不受陆机节度。孟超轻狂草率,独自进军而又招致全军覆没。其弟孟玖疑心为陆机所杀,便向司马颖进谗言,说陆机有异志。故事编的有鼻子有眼,忽悠得王阐、郝昌、公师藩几个将军都愤怒至极,与牵秀共同作证“陆机有异志”。司马颖大怒,命牵秀秘捕陆机。
  是夜,陆机做噩梦,黑色帷幔,层层叠叠,缠住了他的车子,密不透风,无论他如何奋力,就是撕扯不开。梦醒天亮,牵秀带兵已包围了他的营帐。陆机坦然,脱下戎装,穿上白帢,自己给自己戴孝吊唁。见牵秀,神态自若,恳请稍等,便给司马颖书信一封。士为知己者死啊!言辞凄恻。牵秀心怀叵测,以“将在外”为由,变“秘捕”为处死。赴死之际,陆机慨叹:“华亭鹤唳,可复闻乎?”人之终也,眷恋故乡,江南华亭的鹤鸣,我还能听到吗?即从容赴死,时年四十三岁。两个儿子陆蔚、陆夏一同被害,弟陆云、陆耽也随后遇害。
  冤情动天,此日大雾弥合,狂风折树,平地积雪一尺。
  其实,陆机就是一文人,一心一意做自己的锦绣文章,也能活的风生水起。虽身长七尺,声如洪钟,有武夫气魄,亦无力“匡正世难”。何苦非要委身权势,攀援投机,趟司马政坛这池子浑水呢?丢了性命,三族剪灭,还把自己的声名德行糟蹋的很难看。
  诗仙李太白以诗叹曰:“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陆机与李斯,雄才不能避祸远害,连自家性命也保不了!
  

陆机一生两件事,一是忙忙碌碌做仕途功名,最后功名路上稀里糊涂丢了性命。二是文章盖世,诗赋留名。诗赋中,说人生说理想说政治说军事说经济,甚至说文学说绘画,就是未见只字说书法。而且,《平复贴》为陆机书法遗存之唯一,没有二纸。甚至连唐宋人的摹本也没有。

我想问,陆机先生,你还记得你写的那纸《平复贴》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