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

 愚公移山之志 2018-01-11

【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译文】外感病初起就发热口渴而不恶寒的,这叫温病。

【释义】

1、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伤寒可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明确指出一切外感热病,皆属于伤寒之范畴。《难经·五十八难》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另一种外感病称之为“时疫”,“时疫”是什么概念?就是不管体质如何,男女老少感染时疫之后,都是同一种症状,比如SARS;再比如夏天的霍乱疟疾。

《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所以温病跟时疫有关系。冬天外面天寒地冻,冬伤于寒,即伤的寒是冬天的正气,因此得的病也就是一般的外感而已;如果节气和气候不合,比如说冬行春令,换句话说就是冬天不冷是个暖冬,就有可能引发时疫。

我们用二十四个节气来计算,从霜降到来年的夏至之前,这一段时间发出来的有热证的病,是因为伤于寒所产生的温病;如果是夏至以后所发出的有热症的病,是热病、或者湿热病。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此话怎讲?冬主收藏,冬天是要保护收敛的,结果不小心伤于寒,当时寒隐伏在肌肉里没有及时发出,到春天阳气盛发,这时身体察觉内有寒,因此就会有温病的症状。

2、太阳温病,发热而渴。

太阳病为感受温热之邪所致,温邪为阳邪,最易伤津耗液,故起病之初便见发热、口渴。

温热之邪初袭肌表时,卫气功能失常,虽有短暂的微恶风寒的表现,但因程度轻、时间短,且口渴明显,因此张仲景治疗温病的处方,一定加上很多生津液的药,把津液补足。

例如运动完或工作环境大量流汗,这时身体水份很少的时候,得到的感冒一般来说都是〖温病〗;再比如小孩因为阳气足冬天也闲不住、好动,导致津液流失很多,因此小儿感冒也多是〖温病〗。

病人发热而渴,不恶寒者,自身津液本来就不够,滤过性病毒进来的时候,残余的津液都跑到表面上去了,而津液就是我们的抵抗力,津液跑到表面来和病毒相抗的时候,体内津液不够就会令人觉得渴。

3、太阳温病,不恶寒也。

温病者,冬春之月,温暖太甚,所谓非节之暖,人感之而即病者也。此正是伤寒对照处。伤寒变乃成热,故必传经而后渴,温邪不待传变,故在太阳而即渴也。伤寒阳为寒郁,故身发热而恶寒;温病阳为邪引,故发热而不恶寒也。然其脉浮,身热头痛,则与伤寒相似,所以谓之伤寒类病云……

为什么不恶寒呢?人的身上百分之七十是水,百分之三十是血,人的体温都是在血里面,所以如果失血过多,则会发冷;血量不足,会怕冷;但如果血里面的水不够,就会发热,就不会有恶寒了。

【温馨提示】

最近流感很严重,2017年丁酉年,按五运六气的六气来看,上半年阳明燥气司天,下半年少阴君火在泉。尤其是秋分之后,又逢“厥阴肝木”当令,“秋行春令”,秋季却是春天的气候主政,秋收怎么能好?简直糟糕透顶!倒霉的还在后面,从立冬至小雪“冬行春令”,阳气根本无法藏;再以后大寒之前的两个月“少阴君火”当令,形成了“冬行夏令”的局面。

不仅这个冬天节气和气候不合,2018年戊戍年的六气,上半年太阳寒水司天,也将是节气和气候不合,请务必提前注意,有所警觉,做好预防工作。

版权声明: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