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湖北、安徽多地的降水量同样打破1月纪录。我国气象记录从1951年开始,换言之,当地60多岁的老人可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在1月见到这么大的雪。另外,省会级大城市中湖北武汉(29.6毫米)也是出现了21世纪以来1月最强降水,而合肥(27.4毫米)、南京(26.3毫米)则分别位居1月同期第二和第三位,同样为1月罕见的强降水。 降雪天气对当地蔬菜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下面看一下菜农朋友们提供的图片: ▼陕西咸阳菜农提供, 村里的大棚塌了十来个 ▼河南漯河 ▼江苏淮安,7米跨度的拱棚, 里面种的是小青菜, 本来还有十来天准备定植西瓜了。 ▼河南新乡, 刚清理完积雪的大棚 ▼河南夏邑 ▼河南驻马店 ▼山东菏泽 ▼江苏淮安 ▼陕西西安菜农正在除雪, 降雪量有十五公分左右, 少部分的棚膜被压烂了。 ▼湖北十堰房县 据了解,此次降温降雪会对设施蔬菜瓜果造成一定影响。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西甜瓜专家常高正说,虽然目前并不是大棚瓜果蔬菜生长的关键时期,但如春茬甜瓜等,目前正处于育苗期,短时间内大量积雪会对育苗大棚造成影响。 另外,由于降温和积雪,光照跟不上,大棚依靠阳光聚集温度的能力变弱。他建议,如遇紧急情况,可划破棚膜,舍作物保大棚,减少损失。针对许多农户秋季收获后保留棚膜的习惯,他建议,如果棚内无作物,可提前取下棚膜,待种植前15天覆盖即可。 多地农业技术部门也提出技术措施,提醒农民朋友应对灾害天气,切实抓好蔬菜生产。 1、及时加固大棚,清除积雪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大棚中间加设支柱,加固棚架,拉好大棚压膜线,确保棚膜覆盖严实,避免大风吹开棚膜。做好大棚抗压加固措施,防止大雪压塌棚体。 在大棚蔬菜基地,视情况及时组织人员扫雪、铲雪,清除大棚上的积雪。特别要注意夜间气温低,降雪时极易堆积,要加强夜间突降大雪的防护。 2、及时加强覆盖,促进保温防冻 对大棚蔬菜生产采取多层覆盖方式,保温增温。 一是采用三膜覆盖。在铺设地膜的基础上,在大棚内架设小拱棚,能使棚内温度提高2℃至3℃。 二是加盖草包和薄膜。严冬天气,大棚内的小拱棚上要覆盖一层草包或加盖棉被保温,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 三是增设挡风防冻屏障。将秸秆与旧薄膜结合编织成防寒墙,放置在蔬菜大棚北边,作为挡风屏障,可以减轻寒流危害。 四是棚内温度长时间处在0℃以下时,夜间应在大棚内加盖草包、无纺布、遮阳网等覆盖物,防止冻害并采取盆火或炉火临时性加温。加温时不能用明火,以防烟害,要设烟道把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重点做好大棚蔬菜和幼苗的保温防冻工作,对于正处在育苗前期的茄果类秧苗,可采取人工补光增温等措施,防止幼苗冻害或徒长;阴雨天白天,要适当揭除覆盖物,尽量让植株多见光。 3、及时管理,强化生产 露地蔬菜一要开好“三沟”(腰沟、厢沟、围沟),降低田间湿度,防止雨多导致田间渍害。二要进行浮面覆盖,用薄膜对田间生长的红菜薹、芹菜、菠菜、茼蒿、生菜等进行浮面覆盖,确保蔬菜不受冻。大棚蔬菜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于晴日中午揭膜通风,排出湿气,将棚内湿度控制在85%以下。待天气晴好后,及时做好大棚的通风见光降湿,薄施速效氮肥和叶面肥等,恢复植株及秧苗长势、增强抗性。 4、及时采收,增加供应 对露地蔬菜,尽量避免在园菜受冻害和雪压;对已受冻、且达到上市要求的蔬菜应及时采收,增加市场供应,增加收入。 5、及时改种,调整茬口 对严重遭受冻害的蔬菜和秧苗,应及时清园,调整茬口,利用大棚改种苋菜、小白菜、菠菜、大白菜秧等速生叶菜,及时恢复生产,保障春季蔬菜供应,减少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气象台1月4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 预计,4日14时至5日14时,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等地有大雪,其中,安徽中部、江苏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雪(10~16毫米)。上述地区新增积雪深度4~6厘米,局地可达8~12厘米。另外,湖南西北部、贵州东北部部分地区有冻雨。 此外,5日夜间至7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东北地区、黄淮、江淮等地将有新一轮小到中雪过程,局地有大雪。贵州、湖南等地的北部部分地区有冻雨天气。 6日起南方将迎新一轮降水过程:受南支槽和偏南急流影响,6至7日,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迎来新一轮小到中雨过程,其中江南东南部、华南北部有大雨,局地暴雨。 来源:中国天气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