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丰田战略布局固态电池看电池行业发展

 HPIli 2018-01-11


引言:今年以来,全固态电池的新闻越来越多。先是Fisker宣称开发充电1分钟、行驶500公里的固态电池,然后是宝马宣称与SolidPower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动车用固态电池,现在丰田又宣称将在2020年代前半(即2025年前)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实用化。如果这些成为现实,将会完全改写现有的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

 

疑问1-什么是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是指电池正负极之间没有浸润电解液,仅仅包含一种隔离膜的电池。这种电池的隔离膜中含有固态电解质,除了聚合物系电池,这种电池的隔离膜与现有隔离膜材料差异非常大。




疑问2-为什么可以不需要电解液?


例如Li离子2次电池的代表性电池摇椅型电池(也称为羽毛球型电池),与传统的铅酸、镍氢、镍镉电池相比,由于不需要发生电解液与电极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从原理上来说本身就是不需要电解液的。现有的锂离子2次电池使用电解液(液态)仅仅是作为Li离子在电极间往返的通路,而全固态电池则是通过包含固态电解质的隔离膜直接实现了Li离子的往返通过。


疑问3-为什么当下全固态电池成为热门话题?


固态电解质的研究实际上从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但由于超越电解液又能使Li离子顺畅往返的通路很难实现,至2011年以后才相继有所突破。而现在电动汽车在全球掀起热潮,所以相当于Li离子高速道路的全固态电池成为了方向。


图片说明:使用电解液的Li离子2次电池阶段,Li离子在电解液中游泳似的移动,如果达到一定高的电压则内部阻抗会急剧增大;而目前的全固态电池则相当于使Li离子从水上通道实现了路上通道,虽然由于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的接触面狭窄导致界面阻抗值非常大,通过的锂离子速度仍然有限。而将来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则相当于使Li离子上了高速公路,即使采用高电压,内部阻抗也不会增加,可以轻松地实现高输出功率。


疑问4-锂离子通路固态化的优势与课题是什么?


优势:

l  提高安全性(电解液漏液或挥发、以及起火的危险消失)

l  数分钟内能实现80~90%充电的超快速充电

l  打开了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的大门

l  自放电大幅降低

l  电池设计自由度增加,可能实现多层化

l  可实现柔性调整

l  可在基材上使用能实现表面封装的原材料与零件

图片为台湾ProLogium公司的柔性陶瓷电池,自放电非常小,据说使用1年后能维持90%的容量。


课题:

n  面向电动汽车的高性能产品,存在不同于电解液漏液的其他安全性问题(目前通路性能好的材料都是易燃材料)。

n  某些材料组合,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阻抗依然很大。

n  面向电动汽车的高性能全固态电池产品的量产技术目前尚未确立

 


疑问5-为什么通路是固体的话能量密度就能提高?


理由1:能使用高能量密度,高电压的电池材料。通过固态化电解质,电极材料不容易溶解;此外,在电解液中无法使用但在固态电解质中可以利用,并且电化学稳定性大幅升高的材料有很多,因此采用输出电压高,且电流容量密度高的正负极材料成为了可能。


理由2:实现了组装简单化。没有漏液,提高了安全性,实现了包装或者确保安全的相关夹具、冷却装置的简单化,相同容量下电池变得更加灵巧。


理由3:崭新的电池设计成为可能。将电极与固体电解质同时减薄,然后进行多层积层等的设计成为可能,从而使得电极的活性物质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关于理由2与3,有报道提到理论上即使使用现有的电极材料,也可能实现现有电池约2倍的体积能量密度。

 

示例:

l  正极采用硫磺、负极采用金属Li的全固态Li-S电池

l  采用5V级的正极材料的全固态电池(FDK与富士通研究所开发的焦磷酸钴锂等(Pyrophosphoric acid)材料。


 



长期以来,丰田一直声称电动车的使用受限,推崇氢燃料电池为最佳的零排放技术。但由于中国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压力,丰田不得不开始启动2020年纯电动车计划。


日本“中日新闻”报道(援引路透社)丰田正在为未来的电动车开发固态电池。使用下一代技术的第一辆车将在2022年初推出,该电动车将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进行开发。相比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丰田的固态电池能够提供更大的续航里程。最重要的是,充电时间只要几分钟(目前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即使快充也需要20-30分钟,并且续航里程只有300-400公里)。丰田希望能在21世纪20年代早期将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以此来弥补丰田与日产、特斯拉等电动车领先企业之间的差距。


对于丰田固态电池是否能如其所愿那样实现商业化,业界有不同看法。特斯拉首席执行官JB Straubel指出:“公司对固态电池技术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目前特斯拉已测试了大量的单节固态电池样品,但据其预计,这并不会对特斯拉的电池战略造成改变”。更多的业内人士指出固态电池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距离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四部委印发的《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更是明确了到2020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要达到300Wh/kg,这对于动力电池来说绝非易事。尽管如此,固态电池前景依然令人向往。



简单概括,固态电池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其缺点同样明显:内阻较大,充电速度慢,且成本总体偏高。


固态电池一旦正式实现产业化,新能源产业将会迎来新的飞跃,锂电技术格局也将被颠覆。目前丰田、松下、三星、LG、博世、宁德时代等企业也纷纷加快了对固态电池的战略布局。


NE研究院对部分企业固态电池战略布局情况进行了整理,如下: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布局,我们且看电池企业的各显神通。后续,固态电池的进展情况我们将持续给您做更多的分析和整理。


来源:NE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