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微信群,只要有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开家长会,发通知、催交钱,甚至实时汇报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家长们在群里小心翼翼地回复,有的爱溜须拍马,有的一言不合就跟老师互怼,有的与家长开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微信家长群成了个小江湖,搞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报复是最常见的戏码。 家长说错一句话 孩子都跟着“穿小鞋” 近日,广东连州一小学教师因收受家长微信红包,而被当地教育部门处分。 教师姓张,是班主任,班上一学生家长要求给孩子调到教室中间位置,但这名学生个头高,如果调到中间,会挡住其他学生,于是调到倒数第三排,家长“不依不饶”,不断打电话、发微信要求调座位,使得这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 农历大年初一,家长给张老师发了一个微信红包,张老师以为是礼尚往来,家长想改善关系,顺手点了红包,并马上返还一个90元红包,但家长一直没收。随后,家长把老师收受红包截图发到网上,同时到教育局反映称张老师私下收取家长红包。 校方很无奈,这就是家长给张老师挖了一个坑,可张老师的确违反了相关规定。 这招“钓鱼举报”令网友气愤。 @蕙蕙家:一直坐最后吧!有这样的家长老师给你孩子穿小鞋都该! @雪-姐姐:这家长是在坑自己孩子啊,以后谁还敢教育他的娃。 @马伊然12345:这年头做老师太难了,老师医生警察已经成为敏感职业了。希望别被别有用心的人给套路带节奏了! @第一眼的意中人:这个家长需要一个笑面虎背后捅刀子的领导来照顾他。 因为孩子调座问题跟老师争吵的家长很多,但不是每个老师都这样倒霉,前阵子就有个家长因此还被踢出家长群。 这位家长很委屈,说自己儿子身材在班级最矮,也找老师沟通过,过后还是坐墙角里,知情人士告诉她说坐中间的孩子,家长都送礼了。 爱子心切,于是,这位家长写了篇关于孩子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文章,并取标题为"小学生的座位是怎么排的?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坐不好的位置"。随后,这位家长将文章转发到了家长微信群里,很快,班主任便作出了这样的回复:班里排座位是公平公正的,依据前后左右循环原则,总有孩子坐到最后!没有任何特殊座位,如果这样你再不满意,可以到校长室咨询,哪班有特殊位置,你去哪班! 有这关注座位的精力,我建议你更应该做个负责的母亲, 多关注你孩子的学习! 似乎是配合班主任的发言,紧接着,数学老师连发两张该学生的试卷到群里,暗示这位家长"好好提高孩子的成绩吧"。再紧接着,这个群里就出现了一行字:你被班主任移出群聊。 群主爱踢谁踢谁不犯法。可家长发言质疑,就被老师踢掉,是不是有不合适呀?不少网友都支持起这位家长,他们觉得:不公平待遇的确存在,把家长踢出群,是老师心虚了。 黄石市民杨先生更郁闷,女儿的班主任在家长群里推广一款软件,他多说了几句话,被班主任踢出了群。 杨先生说,在群里讨论时,有家长觉得该软件一个学期要300元,一年要600元,价格有点高。他就发表了一下意见:“如果单纯为了学习,家长们肯定支持,如果学校有其他目的,家长们肯定有想法。我刚才查了下,全套软件,一年最高388(元)。” 次日,杨先生发现自己被班主任梁老师踢出了群。他私信问梁老师为什么,得到的回复是:“问自己!”他找到学校理论,校长说他在群里“传播负能量”。 仔细询问却成了校方的“眼中钉”,类似情况不鲜见。 近日,杭州一位家长在班级群里询问老师书费的问题,老师解释称所有书本都在用,书费是书店收老师不经手,但该家长表示不太能理解学校和书店挂钩的行为。这时,一些家长在群里表示了对老师辛勤付出的感谢。接着,这位家长发现,自己被老师移出了群…… 在家长群里质疑老师,老师不要面子的吗?!喂!!!家长情商感人,老师的情商也没高到哪去,面对质疑直接踢人出群,这掩耳盗铃的味道很浓厚啊! 最让小编看不下去的,还是家长群里一边倒拍马屁的家长们,有这样的家长们,那老师动不动踢人出群也不足为奇了。 为人父母本已不易,现在居然还得24小时待机,在家长群里小心翼翼、左右逢源。心真的好累。一个不小心,孩子都被连累了。 宁波的柯师傅说学校装修,老师在微信群发通知要家长们交钱,一开始提出来要交600块,家长们都反对太多了,后来减到300块,我老婆就说了,这个事没必要叫我们来出钱的,因为这是公立学校,不可能叫学生出钱的,也有好多家长在说。 结果呢,可想而知,柯师傅的老婆被踢出群了。这一来,柯师傅家无法完成老师在微信群布置的作业了。“现在坐的桌子是最矮的,我女儿跟老师反映,老师理都不理她,给她换个位子,换个桌子最矮的,我女儿说脚都放不进去了,现在已经在给她穿小鞋了。” @-默契’:这个……移出群有点过分了吧!每个孩子一人600,算他38孩子(我们班44个),也有22800元,300一人也有11400元,如果只是简单布置也不需要这么多钱,如果是大装修那是学校的事情,我们班一人交100元都用了整个一年级还有剩,这个老师情商太低! @加油鱼人:现在学校搞的这个家长群很没意思,有些家长在群里拍老师马屁发红包的,有些家长在显摆的,有些拉小圈子的,倒置学生在校也拉小圈子,和谁玩不和谁玩。学生之间的感情变得社会化!再说学校有交校讯通什么的,每年都交钱,就不要再建群了,太影响小孩纯真的学生时代! 家长被“绑”:实时互动,有时也“变味” 家长群变了味,折射着现实中的教育关系。 孩子已经上六年级的郭晓君一提起家长群,就有说不完的话。“每次老师发一些学校或者班级的活动照片、通知公告,有些家长就跟着发一堆没营养的话。”郭晓君吐槽,家长们“排队”点赞、“盖楼”谢师,真有种“吹捧”的感觉——“老师辛苦了,给你们点赞”“老师费心了”“非常感谢您”…… 家长在群里简直是“戏精”附身,各种“演”。有的爷爷奶奶加入家长群后,就成为群里最活跃的人,每天早问好、晚问安、中间再穿插各种育儿鸡汤。 何慧是三年级孩子的家长,“别的群可以屏蔽,家长群必须时刻关注,生怕错过老师说的话,感觉天天在开家长会。”有时候偶尔错过了,都要挨个翻着看完。 何慧曾说,老师经常在群里发孩子们每次考试的成绩,有一次,全班同学被分为几组拍照,几个孩子站在一起,喜气洋洋,照片上写着“95分以上”;另几个孩子一起,有些低着头,有些用试卷遮住半个脸,照片上写着“90分以下”。这样的“审判大会”太伤害孩子和家长的自尊,她把照片“90分以下”改为“孩子加油”,重新传到群里。老师看到后也意识到了失误,不再发照片,但依然发成绩。 入群老师:喜忧参半,出言更谨慎 除了家长有苦恼,老师们对群也是又爱又恨,出言更谨慎。“前几年用QQ群,这两年又加了微信群。”兰州的周老师说,和原来的短信比,家长群更方便了,老师有安排群里说,家长们不明白的还可以马上问。最让她头疼的是,“家长们有时候太‘玻璃心’,我回复总要想好久才说,生怕说错一句话。” 不少家长在群里患得患失,如果自己在群里说了某个孩子哪方面不错,马上就有家长担忧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表现太差,希望老师多照顾。“我就是觉得孩子某些方面不错,发出来大家借鉴,但家长反应那么强烈,我就不太单独说孩子了。有时和几个家长多说几句,另外一些家长觉得我们私人关系好,会对这些家长的孩子格外照顾。”为此,周老师在群里更加少说话了。 近几年,80后一代的孩子上了小学,与以往更加不同,周老师说:“现在的家长想法比以前丰富,性格特立独行。有一次我在群里要求家长监督孩子背《三字经》、《弟子规》,一个家长说‘这些东西传达的价值观已经过时,孩子不用背’。”尽管周老师解释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但家长仍然不接受,双方都很尴尬。 支招家长群生存法则 政府也参与 有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受访者都希望对家长群的管理进行适当的规范。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她为自己的班级群设置了三条规定: 不在群里聊与孩子学习无关的事; 除特别重要通知,家长不用回复“收到”; 家长不能在群里吵架。 “此后,群里安静多了,还有家长专门电话感谢。”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还发布了《静安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要求在班级微信群不得发布任何形式的广告、拉票、集赞等行为,杜绝批评学生、公布成绩与排名。 山东潍坊为教师使用微信群“立规矩”,明确教师在使用互联网群组中6项“可为”与11项“不可为”。包括不得在班级群组中通报点名、批评学生、公布成绩或排名等;不得通过群组发布涉及学生、家长隐私的信息;不得将学生家长“踢”出互联网班级群组等。 新技术拉近了距离,便捷了通信,我们本应因此获益,减少沟通成本,但现在却成了交流的负累。所以老师家长们莫不如一起停下表演,让家长群回归它的本来模样。 |
|
来自: 昵称3329834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