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两天,许多小伙伴都发现朋友圈里流行起了晒18岁照片,很多人不明觉厉,但也跟风晒起来。 实际上,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1999年12月31日出生)度过了他们的18岁生日。这意味着90后一代将全部成年,接下来的舞台要交给00后。 时光飞逝,最早的80后马上要成为40岁油腻中年,最早的90后也到“立己立家立业”的而立之年了。18岁仿佛是越来越遥远的事儿。 不过,大家在争相晒自己的青春作留念时,有想过比我们年龄大二到三轮的父母的18岁吗? 那时,他们也曾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可惜,我们看不到。其实,何止是对父母的忽视,我们甚至经常对他们不大耐烦: 爸妈在狭小的手机键盘上摸索了很久,才学会打字,我们却经常不回他们的微信;
爸妈打电话想和我们聊聊家常,我们经常因为各种小事急匆匆挂掉,比如要和客户寒暄,要去喝酒应酬,要陪新朋友吃饭等;
爸妈经常做一大桌菜,盼望我们回家吃饭,结果我们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呆的时间越来越短;
我们人到中年,已经有或者很快也会有自己的孩子,乍然看到生活赤裸裸的真相,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恐慌: 爸妈一直想接触年轻人的事,和我们交心,我们却经常对爸妈说你们安享晚年就好,别考虑那么多。 可是我们平日里的岁月静好,有几个不是掩藏在父母康健无忧的基础之上? 我们矫情追寻诗和远方,有几个能完全离了父母毕生辛劳给我们买房安放梦想? 当父母华发渐生,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力量把父母余生的幸福和孩子的希望都扛在肩上? 02 算一算,这辈子你还能见爸妈几次? 小时候放了学,肚子饿得慌,急匆匆往家里赶,在城市灯火深处,我们深知妈妈一定做好一桌热腾腾的美味饭菜等我。这时,我们每天能见到爸妈; 中学时候,开始住校学习,为着高考课业繁重,几周回家一次。这时,我们几个周日才能见到爸妈; 上大学,我们拉着行李箱去了外省的城市,回家变成法定节假日。这时,每年能见爸妈7-8次。 现在工作了,抬头看着日落的方向,回家只是一种极为诱人的奢望,一年能回家几次已是不易,一般只能回家一两次。这时,我每年能见妈妈的机会就更少了。 算算,妈妈现在四十多岁,假若她能活到100岁,还能见几回面? 你们,还能见父母多少次呢? 我们在慢慢的长大,父母却慢慢的变老了 03 当他们眼神不再明亮,步伐开始摇晃,说话也开始变得重复和唠叨,愿我们不但有足够的关怀和耐心来陪他们逐渐变老,也有足够的能量和实力成为他们最稳妥的靠山。 愿你我的努力能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与爸妈一同听听他们年轻时的唱片和爱情,听听街坊邻居的闲闲碎语,再听听宁谧的街道里述说的过往,我们的心跟着平静下来,更多的力量也会积攒下来继续前行。 余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让爸妈可以过得更好。
|
|
来自: 进学4gon390wxu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