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也称接木,是一种植物的枝或者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者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新个体,成为嫁接技术,供嫁接用的枝或者芽叫做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叫做砧木。 由于接穗采自遗传形状比较稳定的母本树上,因此嫁接后章程的苗木变异性较小,能保持木本的优良特性,嫁接苗能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和进入盛果期.嫁接苗这种促进苗木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的特性,不仅可用于裁培,也可用于育种,从而缩短育种工作年限。通过嫁接,可利用砧木对接穂的生理影响,提高嫁接前对环境的适应,如提高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等能力。用乔化砧,能使树冠高大,防止早衰;用矮化砧,可使树冠矮化化,提早结果。此外通过高接,可以把品质差的品种改换成优良的新品种。 (一)嫁接成活的生物学原理 植物嫁接繁殖成活是根据植物创伤愈合的特性,主要依靠接穂和砧木接合部形成层的再生能力。接穂接入砧木后,两者的伤口表面由受伤细胞形成一层薄膜,当温度与湿度适宜时,切口处的细胞活跃起来,接穂和砧木形成层外部细胞旺盛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逐渐填满接穂和砧木间的细缝,表面膜消失,砧穂愈伤组织相互联接,新的愈伤组织.新的愈伤组织中一些细胞分化为新形成层细胞,产生新维管组织,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砧穂之间的维管系统联通。愈伤组织外部细胞分化成新的栓皮细胞,接穗和砧木栓皮细胞相连,愈合为新植株。 芽接的愈合过程基本与枝接相似。芽接时,是将芽片内面贴在砧木露出的木质部和形成层上。芽插入后,削面上的细胞也形成一层薄膜,芽片周围开始产生愈伤薄壁组织,愈伤组织绝大部分是从砧木木质部外产生的,逐渐填满砧穗之间的空隙,随后砧木于芽接间的形成层连接起来,愈伤组织开始木质化,并出现独立的筛管组织,砧木于接穗逐渐连接起来。 嫁接捆扎 嫁接成品 仙人掌嫁接 (二)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1)内在因素包括砧木和接穗之间的亲和力,两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他内含物状况等, ①亲和力是砧木于接穗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上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者相近的程度,表示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而能愈合生产的能力,亲和力强的植株间的嫁接容易成活,生长发育正常,反之,不亲和的植物和亲和力差的植物间嫁接不易成活,及时成活但生长发育不良,易从接口处劈断或过早衰亡。亲和力与接穗和砧木的亲缘远近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亲缘关系越近亲和力越强。 ②砧木与接穂的生活特性:一般植物生长健壮,接穗和砧木有较多养分,容易成活,如砧木根压高于接穗则容易成活,反之不易成活。在形成层活跃生长期同,砧木与接穂两者木质化程度越高,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嫁接容易成活。接穗的含水量也会影响形成层细胞的活动,如接穂的含水量过少,形成层细胞胞停止活动,通常接穗含水量在50%左右为好 砧木和接穂的树液流动期和发芽期越近或相同,成活率越高,反之成活率就低。一般于砧木已开始萌动,接穗将要萌动时进行嫁接为宜。 ③植物内含物:核桃等植物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如单宁),嫁接时,伤口的单宁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的黑色浓缩物,使愈伤组织难以形成,造成接口的霉烂,同时单宁物质也直接与构成原生质的蛋白质结合发生沉淀作用,使细胞原生质颗粒化,从面在结合之间形成隔离层阻碍砧木和接穂的物质交接并愈合,导致嫁接失败。 (2)外界环境 ①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形成层薄壁细胞的分生组织活动产生愈伤组织,要求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并且在一定的养分和水分条件之下进行的。温度过高,蒸发量大,切口水分消失快,不能在愈伤组织表面保持一层水膜,不易成活。春季雨天,气温低、湿度大,形成层分生组织活动力弱,愈合时问过长,往往造成借口腐烂,不同植物形成层活动要求温度不同,一般以20~25°C为宜。 ②嫁接技术: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穂和砧木两者形成层紧密结合,产生愈伤组织,所以接穗削面要平,接入时才能与砧木紧密结合,两者的形成层对准有利于愈合,动作要准确快捷,捆扎松紧适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