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洋名Chinese Flowering Cabbage,因為頂端開著花之故,但總覺得它不屬於Cabbage科,是別樹一類的蔬菜,非常之清高。 西餐中從沒出現過菜心,只有中國和東南亞一帶的人吃罷了。我們去了歐美,最懷念的就是菜心。當今越南人移民,也種了起來,可在唐人街中購入,洋人的超級市場還是找不到的。 菜心清炒最妙,火候也最難控制得好,生一點的菜心還能接受,過老軟綿綿,像失去性能力。 炒菜心有一個秘訣:在鐵鑊中下油(最好當然是豬油),油燒至生煙,加少許糖和鹽,還有幾滴紹興酒進油中去,再把菜心倒入,兜它兩三下,即成,如果先放菜心,再下佐料的話,就老了。 因為鹽太寡,可用魚露代之,要在熄火之前撒下,爆油時忌用蠔油,任何新鮮的菜,用蠔油一炒,味被搶,對不起它。 蠔油只限於淥熟的菜心,即淥即起,看見淥好放在一邊的麵檔,最好別光顧。那家人的麵也吃不過。 灼菜心時卻要用淥過麵的水,或加一點梳打粉,才會綠油油,否則變成枯黃的顏色,就打折扣了。 夏天的菜心不甜,又僵硬,最不好吃。所以南洋一帶吃不到甜美的菜心。入冬,小棵的菜心最美味。當今在市場中買到的,多數來自北京,那麼老遠運到,還賣得那麼便宜,也想不出老愛吃土豆的北京人會種菜心。 很多人還信吃菜心時,要把花的部分摘掉,因為它含農藥。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只要洗得乾淨就是。少了花的菜心,等於是太監。 帶花的菜心,最好是日本人種的,在City’Super等超級市場偶爾會見到,包成一束束,去掉了梗,只吃花和幼莖。它帶很強烈的苦澀味,也是這種苦澀讓人吃上癮。 有時在木魚湯中灼一灼,有時會當漬成泡菜,但因它狀美,日本人常拿去當插花的材料。 日本菜心很容易煮爛,吃即食麵時,湯一滾,即放入,把麵蓋在菜心上,就可熄火了,這碗即食麵,變成天下絕品。 白菜,所有蔬菜中最普通的一種,中國老百姓喜歡,日本料理不能缺少, 韓國人不可一日無此君。 漢字名稱分為大白菜、小白菜、青菜等,但英文名稱卻稱為中國包心菜Chinese Cabbage罷了,洋人永遠搞不清楚的。 白菜的種類也數之不清,莖幼葉大者,全身是莖者、有圓形、炮彈形、長形等,大起來相當厲害,記錄中有數十公斤一棵的。 一年四季皆生,葉分開後露出黃色的小花,但多數是包心不開花。 葉綠色,也有黃色,有些全白。世人都認為原產地是中國,但西方也長白菜,植物學家研究,是由其他蔬菜變種而來。 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C,並包括了鈣質、鐵質等,營養上不比包心菜或椰菜差。 最平凡的蔬菜,但做法千變萬化,中國人自古以來吃白菜,幾乎所有的烹調法都適用。 生產起來,數量驚人,吃不完,最基本的就是拿去泡了。由原始的鹽水泡白菜開始,到揉上芥末為止,中國泡菜離不開白菜。 日本人也一樣,加鹽、加一顆辣椒,就那麼泡了,泡一夜就可以吃,稱之為一夜漬。 韓國人泡的就較考功夫,他們把鹽、辣椒粉、魚內臟、蝦毛、魷魚等夾在白菜瓣中,一頁又一頁加進去,泡個一年半載,發了酵,帶酸,每餐食之。又有老泡菜,可以泡上幾年的,味更濃,有點像中國的老菜脯。 打邊爐時,白菜也是最重要的食材之一,煮一煮味道就出來,煮久了,爛了,又有另一番的滋味。日本火鍋,不管是魚是肉,也一定放白菜。韓國火鍋,泡菜代替了白菜。 炒豬肉牛肉羊肉,皆可用白菜,有些人嫌莖太硬,炒過後在鑊上上蓋, 炆它一炆,更入味。 山東人包餃子,也非白菜不行。當然,它並不比韭菜鮮,但是中國人就是愛上那種淡淡的菜味,這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也說明了為甚麼西餐中永遠不以白菜入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