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是对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融资是企业投资、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好的资本运作有利于提升融资能力,而融资能力强反过来会促进资本运作成功。
文/李明
关键词:国有投资公司 资本运作 融资国有企业
地方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与融资手段相对单一。据wind统计,地方国企约有10.7万户,而上市的国企总共有2800多户,占比约2.6%。借助上市平台的国企仅有1/40左右,大多数国企融资手段更多借助传统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势头。
以M国企为例,最近一期财务报表中资产规模约1000亿元,净资产300多亿元,净利润约40亿元。该国企业务涵盖电力、水泥、造纸、高速、金融等,有几家上市公司,拟向基础设施、城市综合运用方向转型。
M国企融资能力在其所在省同类型企业中排名靠前,能充分运用各种债权融资手段,如发行超短融、永续中票等实现年度融资规模达110亿元左右,但受制于负债比例的约束(资产负债率达到70%多),其融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已接近极限,简单靠债权无法突破融资瓶颈,只有与资本运作相结合,才能将融资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在资本市场上,其所属的几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将募集资金约34亿元。
M国企实现了资本运作与融资的简单合作,在这个层面上,资本运作和融资往往是单打独斗,偶尔会有项目重合,不是真正意义的融合。存在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本运作与融资的理念还未扎根于产业投资中
受传统国企体制机制的影响,M国企仍然停留在“管资产”的思维当中,对项目的管理仍延续原有的“投建管”模式,没有将资本运作与融资的理念扎根于产业投资中,没有实现资本与产业的有机结合,没有发挥资本运作与融资在产业中的作用,资本运作只是简单的企业上市,融资只是为了项目投资的需要。
二是对资本运作与融资的各种手段运用不够,经验不足
资本运作的手段有很多种,增发、配股、合并、转让、托管、并购、重组等只要能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的都归属资本运作。由于资本运作的复杂性,要熟练地运用各种手段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需要运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对于M国企,这方面的人才有些匮乏,经验不足导致资本运作和融资的手段比较单一,该国企常用的手法就是上市公司+融资,但至今所属的几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或定增次数平均不超过3次。资本运作和融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并未发挥很大的作用。
除了常规的上市公司平台+融资外,运用了大量并购重组整合手段,通过提升被并购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其盈利出现快速提升,从而管理的资产规模迅速做大做强。
三是缺少明确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融资配置手段
没有全球战略目标和核心融资配置手段,地方国企受地域和视角限制,很难快速做大做强。对M国企来说,由于缺乏全球战略视野,资产配置趋向传统行业,尽管拥有证券、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但受内部协同和其他因素影响,无法为资本运作与融资提供嫁接桥梁,不能形成核心融资配置竞争力,资本运作与融资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些因素制约了该企业的发展。
2015年9月国家出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国有企业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下半年“1+12”顶层设计方案加配套措施相继出台,为国企改革搭建了完善的制度框架。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国企“十项改革试点”的推出,意味着国企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
本部分将提出资本运作与融资结合的各个阶段,规范有序地推进M国有企业改革,解决M国企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第一阶段,打造金融控股平台,利用上市平台融资,补充资金需求,构建产融结合的基础框架
在宏观经济“L型”走势背景下,打造金融控股平台是大多数国有企业的战略构想。在这方面,中航工业案例有借鉴的地方。中航工业的四大业务板块相互独立,其中中航资本作为金融控股平台上市以来进行4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约168亿元用于增资控股的中航国际租赁、中航信托、中航证券等,运用低成本融资解决金融板块的发展需求。另外,通过资产置换、新股认购等方式持有中航工业旗下的中航黑豹、中航电测、中航飞机等上市公司股票,实现金融与产业的有效结合。
M国企应首先整合其所属的证券、银行、信托等金融资产,努力发展金融全牌照,打造金融控股平台,实现优质金融资产上市,为产业与金融结合搭建基础框架。在整合过程中,要发展核心金融资产,即融资配置手段。复星集团是以保险作为核心金融资产,也是以保险作为融资配置手段的。“中植系”是以信托为核心金融资产的,中信集团是以证券为核心金融资产等。
第二阶段,实施并购重组整合,加快在基础设施、健康产业方面的布局,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M国企应积极退出水泥、造纸、玻璃等产能落后行业,加快在基础设施、健康产业方面的布局,加大参与新兴产业的力度,优化M国企的股权结构和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阶段,利用多种手段,提高融资能力,实现资本运作与融资的深度融合
在金融控股平台基础上,运用并购重组整合等资本运作手段,可以实现M国企资本的迅速放大,这需要M国企不断提高融资能力与之相匹配。
第四阶段,实现整体上市,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
《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整体上市是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引入优质社会资本,扩大资产规模,还能提高国有资本的资产流动性。
国企整体上市的案例有很多,有直接IPO上市的,如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人寿等,还有吸收合并整体上市的,如上港集团、中国铝业、TCL集团等,第三种是上市公司反向收购实现整体上市的,如鞍钢、武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长江电力、中信集团等。
M国企在完成上述三个阶段后,资本已实现了前期积累,企业增长有动力,资产优良,业绩可观,具备整体上市的条件。为优化股权结构、提高资产流动性,M公司可选择IPO、借壳、吸收合并或反向收购等途径实现整体上市。
第五阶段,海外布局,开启全球化战略思维模式
M国企整体上市后,融资能力、业务规模都会有新的增长。这时,应将视野放眼全球,用海外低成本融资和高效的资源配置来推进M公司新一轮的增长。
M国企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多数国企的通病。推进国企改革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成长性。上述五个阶段即可从资本运作与融资的角度解决该问题,能否实现,还取决于国企自身的体制机制、股权激励、市场化运作等相配合,当然还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焰、陈才东、黄磊.集团化运作、融资约束与财务风险——基于上海复星集团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7(12).
[2] 山东卓远投资有限公司.复星集团发展分析报告.2016.2
[3] 价值发现 企业整合 产业选择 资本运作——复星国际产业与资本运作模式探讨.绿地研究,2007(2).
作者单位 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