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领奖的人

 汐钰文艺范 2018-01-11

  2017年,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获诺贝尔奖,有人说这意味着村上春树近年内恐怕很难获奖。村上已经陪跑了快十年,但他不是最长的,最长的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他陪跑了21年。有人说,最初那些年是诺奖不想颁给格林,后来是不敢颁给格林,因为害怕个性十足的格林拒绝领奖。

  2016年鲍勃·迪伦获诺奖的时候,有不少人不希望他去斯德哥尔摩领奖,理由五花八门,至少不去领奖这件事儿说起来就特别好玩儿,而且让评委会那帮家伙的热脸去贴了别人冷屁股,无疑是件颇为过瘾的事儿。不过,细究起来,较为一致的理由还是有的:一是出于对诺贝尔文学奖这些年来价值评判体系较为混乱的失望;二是由于我们周遭的各种文学奖在评选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种种乱象,衍生而来的对文学奖本能的不信任甚至恶感。所以,想让评委难堪的人不在少数。

  托马斯·伯恩哈德是奥地利著名作家。伯恩哈德有本书叫《我的文学奖》,已被译成数十种文字。书中细述了他从多年前获得过的各种文学奖,到后来拒绝接受和领取各种文学奖的心路历程。对伯恩哈德而言,进入所谓主流作家的过程显然便是消除其作品个性的过程。他说文学奖“无疑是所谓主流文学圈招安小众文学的工具”,“一个真正的作家不能忍受这种侮辱”。伯恩哈德甚至在他的著名小说《维特根斯坦的侄子》里如此写道:“给一个人颁发文学奖,无异于往他的脸上涂抹污物。”

  托马斯·伯恩哈德不是头一个高调宣布拒绝接受文学奖的作家,他显然不会是最后一个。伯恩哈德所拒绝的文学奖差不多都是来自所谓“主流”文学领域的,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他的同胞——著名德语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2004年,耶利内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同时也成为奥地利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然而,耶利内克却说,在得知自己获得如此崇高的奖项后,她感觉到的“不是高兴,而是绝望”。她还说,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许这一奖项应该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因为他比自己在文学上“更为出色”。耶利内克并不认为自己获得的诺贝尔奖是“奥地利的花环”,她与奥地利所谓主流文坛仍然完全保持着距离。她也表示,不会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做任何的庆祝活动。同时,耶利内克还在维也纳召开了记者发布会,正式宣布自己将不去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她要说的话其实很简短,主要的就是那么一句:“我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于是,她也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三位拒绝领奖的作家。

  由此,人们自然也便想到了另一位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让-保罗·萨特。1964年,这位具有奇思异想的法国作家、哲学家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他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即刻向全世界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此项桂冠。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他认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早已经“随风而去”,只有“未来还在吸引着他”。

  萨特觉得,诺贝尔文学奖丰厚的奖金对他而言是一种束缚。在萨特拒绝领奖的声明中,有一段话至今读来都令人费解,因为他提到了1958年拒绝领奖的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萨特认为把文学奖颁给一部在国内禁止而在国外发行的作品,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与文学无关。他同时对《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尚未获诺贝尔文学奖感到无比遗憾。

  当年《尤利西斯》甫一出版争议很大。爱尔兰从英国独立后,一位政府部长来找乔伊斯,希望由爱尔兰政府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推荐《尤利西斯》,乔伊斯却拒绝了。因为“自己不仅不会因此而获奖,很可能这位部长会因此而丢官”;同时,乔伊斯不觉得文学奖(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对作家的创作而言,是一种必要。

  对于我们当下的文学而言,一些文学奖获取与否有时候不仅意味着奖金,还意味着待遇、升迁等许多东西,其重要性怕是乔伊斯所不能了解的。今天的文学奖,得与不得,与评委有关系、与作家有关系,与文学本身倒是关系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