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莓黄萎病

 雪狼dexjdhkloe 2018-01-11

草莓黄萎病( Strawberry bacterial wilt)

草莓黄萎病

分布为害草莓黄萎病是草莓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在草莓产地普遍发生,除为害草莓外,还为害茄子、番茄、甜瓜、黄瓜和棉花等作物。

症状草莓黄萎病开始发病时首先侵染外围叶片、叶柄,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小型病斑,叶片失去光泽,从叶缘和叶脉间开始变成黄褐色萎蔫,干燥时枯死。新叶感病表现出无生气、变灰绿或淡褐色下垂,继而从下部叶片开始变成青枯状萎蔫直至整株枯死。被害株叶柄、果柄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病株死亡后地上部分变黑褐色腐败。当病株下部叶片变黄褐色时,根便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有时在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无病,呈现所谓“半身枯萎”症状,病株基本不结果或果实不膨大。

病原病原为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寄主病残体内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或拟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助带病母株、土壤、水源及农具等进行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繁殖,不断扩散到植株叶及根系,引起植株系统性发病,最后干枯死亡。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气候条件为25℃~28℃,相对湿度60%~85%。草莓黄萎病的发病盛期在育苗中后期、假植期和定植初期。此病为害性大,是顽固性土传病害。土壤通透性差,

过干过湿、多年连作、氮肥过多或有线虫为害的地块易导致黄萎病的严重发生。

防治措施

(1)实行草莓与水稻轮作,避免连作重茬;清除病残体,及时烧毁。

(2)夏季进行太阳能消毒土壤;栽种无病健壮秧苗,无病母株匐茎的先端着地以前就切取,插入无病土壤中,使其生根,作为母株育苗。

(3)草莓移栽时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30%恶霉灵水剂1000~1500倍液,或70%硫菌灵300~400倍液,或40%苯醚·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浸根或栽后灌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