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将亡大臣有钱而不肯捐,不是因为贪财,而是因崇祯帝做了此事丨团长说历史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8-01-11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多少强大的帝国,终是化作了历史的尘埃。寻王朝兴衰之奥秘,鉴古往今来之经验。《团长说历史》,每周四,与您准时相约。明末大臣宁可明朝灭亡也不给国家捐一分钱

【团长说历史 专栏 第十四期】

历史堂团队作品 文:埃尔文

提起明末的臣子们,很多网友都会恨得咬牙切齿,认为这帮文人误国误民,宁肯国家灭亡也不愿出钱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是一群不忠不义的小人。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俨然成为了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大家无不哀叹崇祯的不幸,摊上了这么一伙奸臣,明朝怎能不亡?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大臣们的不忠另有隐情。

大臣们饱读诗书,应该明白新王朝绝不会重用前朝臣子的道理,而李自成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土匪,让明朝灭亡,对大臣们能有什么好处?实际上,大臣们的自私行为与崇祯多疑猜忌的性格不无关系,正是由于崇祯的过分精明,使得大臣们在危难之际将个人利益的得失放在了国家利益之前,进而导致了大明王朝不可思议的倾覆。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图)

凌迟袁崇焕,让有识之士寒心

袁崇焕的功过是非、袁崇焕该不该杀,一直是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个人认为,袁崇焕确有过错,但罪不至死,更不该凌迟。

袁崇焕的过错,无非就是三个,一是夸下海口五年之内平辽,而数年后战绩乏善可陈,犯了欺君之罪。二是利用尚方宝剑擅杀牵制后金有功的参将毛文龙,为一己权势损害国家利益。三是在北京城下出于战略考虑对皇太极追而不打,致使皇太极蹂躏乡村,损害了大臣们的田产,伤了皇帝的面子。

毛文龙与皇太极的书信(图)

袁崇焕虽然犯了这三个过错,但每一个过错都谈不上确切的欺君,罪不至死,更和叛国搭不上边。袁崇焕夸口五年平辽只不过是一时兴奋的吹牛,算不得大错,更不用说崇祯杀袁崇焕时还没到五年。第二个杀毛文龙确实不对,但尚方宝剑难道不是你崇祯给的。第三个则只是袁崇焕不懂政治,只出于战略考虑,袁崇焕以前就不善于在朝中打点,考虑不周也是正常,何谈叛国?如果真想叛国夺位,袁崇焕手握最精锐的辽东军,对崇祯见死不救,到最后攻占京城岂不是更容易,何须这么麻烦?

袁崇焕不大的过错崇祯却将其凌迟处死,直接寒了所有有识之士的心,想当初,袁崇焕是多么意气风发,受到皇帝的宠幸,又是督师,又是尚方宝剑,被捧为大明的救世主,今天,说翻脸就翻脸,说凌迟就凌迟。如此冰火两重天,以后谁还敢为国效命?袁崇焕的前车之鉴直接导致了明朝的其他将领都养成了留一手的习惯,以防皇帝过河拆桥,崇祯彻底丧失了臣子们的忠心。

崇祯二年袁崇焕诡秘进军路线(图) 

如果崇祯能少些疑心,一方面怒斥袁崇焕的过错,将其降职处理,让其吃几月牢饭。一方面令其戴罪立功,将功赎罪。这样既能让袁崇焕懂得收敛,又能让其对皇帝感恩戴德,可谓一箭双雕。就算崇祯忍不了,将其放在监狱里无期徒刑也好啊,待需要他的时候再把他放出来,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亦或者像清朝对待明朝降将那样,用的着你的时候百般优待,等天下平定了再秋后算账,也是个好办法。可是崇祯偏偏选了最差的方法,将其凌迟处死。

从此以后,再没有大臣敢一心一意的为皇帝效命了。

明末形势图(图) 

捐的越多,证明你贪的越多

崇祯对袁崇焕的处理彻底吓坏了大臣们,大臣们由此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精明却又十分冷酷的皇帝。大臣们由此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的目标不再是为国献策,而是只求皇帝不要抓住自己的把柄,只求自保。可以说,崇祯用他的手腕在朝中营造了一种惊悚的气氛,但这种惊悚的气氛,对于国家来说不是好事。

到了崇祯执政的最后几年,国库已经亏空殆尽,军费却依然年年上涨,崇祯为了筹措军费,让大臣们捐出钱粮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崇祯为了表明诚意,率先拿出了100多万两银子作为示范,但即使皇帝如此热心,大臣们依然吞吞吐吐,断断续续总共只凑了一万多两银子,数目少的可怜。

明朝银元宝(图) 

这一万多两银子显然不是大臣们的全部积蓄,甚至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因为李自成在攻占北京后通过拷打,足足让大臣们吐出了7000多万两白银,可见大臣们表面上装穷,实际上富有四海。可为什么他们宁肯将银子白白交给李自成也不愿捐给代表他们利益的大明朝呢?很简单,因为明朝官员法定的俸禄微不足道,    大臣们的钱多是贪污克扣来的非法收入,捐的越多就等于自己贪的越多。

明朝官员的工资有多少,根据万历年间的《大明会典》显示,明朝正一品官员的年收入为米12石,银215两,钞7128贯。而七品官员的收入仅为米12石,银27两,钞360贯。换句话说,就算是正一品官员,十年不吃不喝也就能攒2000多两银子,如果官员们不贪污,只靠正当收入,那确实没多少钱。一众官员合起来才捐了1万多两,按照法定的工资来讲,确实如大臣们所说倾家荡产,但是前提是他们没有任何不法收入。

明朝官场上的地域朋党斗争(图) 

这时双方崇祯和大臣们都陷入了难解的囚徒困境,一方面崇祯想让大臣们出钱以让自己王朝存续,另一方面,大臣们害怕如果自己真的慷慨相助就会被皇帝抓住贪污的罪状,到时吃力不讨好,死于非命。要解决这个困境,必须需要大臣高度的信任皇帝的人品,但是很遗憾,由于杀袁崇焕等之前的前车之鉴,大臣们对崇祯畏之如虎,连一丁点的信任都没有。

大臣们深知崇祯是一个翻脸不认人的家伙,深知他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刻薄之人,深知他的精明和猜忌绝不会饶恕他们贪污的罪行。因此,他们选择了装穷,任由国家灭亡。也许李自成却如传言般残暴,大明灭亡后自己难逃一死,但是如果现在捐钱,那很可能今天都活不下去。

明末辽东形势图(图) 

太过精明不是好事,难得糊涂才是帝王正道

网上经常有人讨论如果万历或者天启当政,明朝会不会能再延续一段时间,很多人只把这个当笑话。其实这种猜测有一定道理,因为糊涂软弱的皇帝反而能激发大臣的为国之心。倒不是说大臣们有多高尚多爱国,而是明朝政权本身就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和反贼拼命。只要皇帝不掣肘,他们不会傻到自己等着被李自成砍杀。毕竟,李自成的残暴有目共睹,连活人都可以烹煮分食,杀几个大臣算什么。

与崇祯相比,天启是真糊涂,万历是装糊涂,这两个人当政大臣们不用担心自己会死于非命,更不用担心两人会计较自己的贪污问题,到时大臣们反而更有可能在国家危难时多捐一些银子,尤其是天启,只知道当木匠,完全不管政治,这样的皇帝,无疑是极为安全的。而且由于这两人的消极怠工,朝政本身就由大臣们掌控(不管是阉党东林党),这个朝廷俨然成了他们的私人财产,保大明真的成了保自己。毕竟,天启万历这样什么都懒得管的君主,实在是万年难遇,李自成皇太极可都不会任由大臣们胡来。为了自己能大权独揽,呼风唤雨,大臣们也必须拼命。

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图) 

至于大明的国力经济问题,当代史学界早已否决了万历天启是一切祸端根源的说法,到了朝代末期,由于长期积累的腐败和不可逆转的土地兼并问题,王朝控制力的下降往往是必然的,这是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农业社会的铁律,与君主个人的关系不大。而崇祯勤奋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不仅没能让事情变好,反而更坏了,对于一个已经腐朽不堪的王朝,不动还能多活几天,激烈的变动只能死的更快。

所以,如果万历天启当政,明朝还是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但是无疑能大大推迟灭亡的时间。而到了那时,也许皇太极李自成早就完蛋了,灭亡明朝将交由给更有活力的新势力。那样,也许中国的未来会有更大的机遇和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