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向历】4 月 14 日,忌炒房

 百城主人 2018-01-12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 年-1986 年)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波伏娃于 1929 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 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格-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


1949 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 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1986 年 4 月 14 日,波伏娃在巴黎科尚医院因肺水肿医治无效逝世,享年 78 岁。


人的生命存在状况即本体论,一直是波伏娃关心的首要问题。她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死存亡的关系来考察精精神与肉体的融合与撞击。孤独感刺激波伏娃思考人的身体与思想、死亡和存在的偶然性。


波伏娃不仅在人的个体生命观上是悲观的,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绝望的。人生是孤独的,生命和社会都没有出口和前途。人们必须通过不断地遗忘,更新存在的感觉在对前辈的否定和克服中前行。人是什么,人怎样的生存,人应该如何生存,始终是她小说关注的命题。

 


 

这两个月来我心中非常不安,这个问题一直缠绕在我心头,使我痛苦。既想把自己献给另一人,但又不愿全部给予,这样做对吗?我能爱他,对他说我爱他,而在他要求我把全部生命都给他时我又做不到,能这样吗?

——西蒙·波娃 《越洋情书》

 

我朝门口走去;我没法冒生命的危险,没法向他们微笑,我眼里永远流不出眼泪,心中永远点不燃烈火。一个无处存身的人,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现在。我什么都不要,我什么都不是。我一步步朝天涯走去,天涯一步步往后退;水珠望空喷去,时光摧残时光,我双手永远是空的。一个陌生人,一个死人。他们是人,他们活着。我不属于他们同一类。我没有一丝希望。我跨出了门口。

——西蒙娜·德·波伏娃《人都是要死的》

 

 

大自然永远不会向我们泄露自己的秘密,因为它没有秘密;我们自己虚构了一些问题,然后又炮制了一些答案;我们在曲颈瓶底发现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历经几个世纪,变得繁琐复杂,形成日益庞大精微的系统,然而它们永远没法使我超越自己的想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人都是要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