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公开课】张健教授:静脉β受体阻滞剂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解读

 渐近故乡时 2018-01-12




心力衰竭治疗研讨会是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型临床医生教育项目,对于规范、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心衰规范化防治水平、促进我国心力衰竭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力衰竭治疗研讨会视频直播项目(心力衰竭网直播频道)旨在将心衰领域的培训与教育覆盖到更大区域甚至偏远地区临床医生,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向全国各地区的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理念与实践相关培训内容。


2018年1月1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张健教授进行了题为《静脉β受体阻滞剂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解读》的在线直播,以下是精彩回放:


在线直播


张健教授


张健

教授、博士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力衰竭中心主任


张健,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兼心力衰竭重症监护病房主任。阜外医院学术委员会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阜外医院伦理委员会副主任。获得政府特殊津贴,是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荣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师、京城好医生-金牌好医生、阜外医院优秀病房主任等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副组长;《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主编;《中国循环杂志》常务编委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编委。


始终致力于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心力衰竭等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自2002年阜外医院在国内首先创建了心衰重症监护病房始,倡导在指南指导下的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强调重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理念,积极实践多学科协作的诊治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无创通气、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心衰、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抢救急性缺血性心衰等工作。着力于心力衰竭的病因学研究,积累了针对病因,分类分层诊治的经验,取得了48%初发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完全恢复正常的喜人的疗效。同时还对心肌淀粉样变、糖原累积心肌病、巨细胞心肌炎等疑难和罕见病的诊治也有丰富的经验。强调心力衰竭的多学科协作并追求创新,曾与体外循环、心外科等专业协作,成功开展了我国内科首例应用体外膜肺(ECMO)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泵衰竭及心原性休克,是当时ECMO转机时间最长(18天)并成功脱机,且随访11年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完全康复的非常病例。


此外,还与介入专家协作完成了亚洲首例经皮左心辅助装置抢救心源性休克的工作,这些工作均夯实了多学科协作的临床实践。在临床研究领域不断创新,参与或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以及I-IV期、PK/PD药物临床试验等国际多中心协作课题。纽兰格林和芪厉强心胶囊两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临床研究都发表在JACC(SCI:14.086和15.024),获得了中华中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承担的“中国心衰数据平台建设和注册研究”,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心衰队列,其中“心衰注册研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分析”,阐明了我国心衰的特点及其与国外的差异,填补了国内空白。2017年又获得了国家十三五项目的支持。注重基层和社区教育工作,先后编写了基层医师心衰教育手册、心衰患者教育手册等。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著作三部《心血管病临床用药》、《心力衰竭》和《肥厚性心肌病和并心力衰竭– 理论精要与典型病例》。主笔撰写了《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为培养边远地区心血管病诊治骨干做了大量工作;注重人才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