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真的很疼,我可以哭一会吗?

 yaerdisi 2018-01-12

CC很小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每次摔倒,在不是特别严重,她可以忍受的疼痛范围内,她都会捂着痛处坚定地跟我解释:我不疼,我没事儿。

但有的时候她明明摔得很重,我看着也很疼,明明是她受了伤,反倒像是她犯了错。

开始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毕竟比起没事哭鼻子,这样的CC看起来更坚强、更懂事了一些。

直到某天我遇见一对二胎家庭,才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那天去一个二胎家庭做客,两个孩子在客厅一角玩。

期间,弟弟把姐姐推倒了,姐姐大哭,妈妈立马过去,扶起姐姐说:宝贝,没事儿啊没事,别哭了。

许是真的疼、许是惊吓,姐姐依然止不住哭。

妈妈接着说,“我看到了你是蹲着的时候屁股着地了,这没有多高,没有很疼,好了,别哭了,我们姐姐是不是最坚强的?”说着,语气也慢慢严肃了起来。

姐姐终于忍住了哭声,接着玩了起来。

没过两分钟,弟弟又把姐姐推到了,这次是肩膀撞上了旁边的凳子。

正好这个时候妈妈去了厨房,我下意识的,赶紧过去准备扶起、安抚。

姐姐却立马站起来,捂着肩膀跟我说:阿姨,我不疼!

看的我一阵心疼,因为那语气,是如同做错事般的“解释”,抑或是强装镇定的自我安慰。

刚好妈妈从厨房出来,姐姐非常自豪地说:妈妈,我刚才摔到了,我都没哭。

我被打断没说出口的那句话是:可是,你明明有事啊。

由此及彼,我便发现了这个姐姐跟CC身上的同一个问题:就是太懂事了,超出了她们年纪应有的得体,也超出了不属于她们这个年纪的讨好。

这个姐姐的例子,我一眼便能看到问题的要害:在有了弟弟的竞争之下,她想要找准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得到爸爸妈妈的注,那么就只能在弟弟做不到的方面比弟弟做得更好,她要比弟弟坚强、懂事、宽容,只有这样,妈妈才会看到她,欣赏她。

但是CC的问题我反思了良久,她是家里的独女,她没有竞争对手,但我立马也明白了,虽然她没有竞争对手,但是让妈妈喜欢、被大人肯定的心,哪个孩子不是一样的?

又分什么一个?两个?

摔倒了,被小朋友打了、搭不好积木了,每当孩子遇到们眼中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的时候,我们都会下意识地说:

  • 没事儿,多大点事儿?

  • 不哭,这有什么好哭的?

如果孩子依然不买账,我们就开始鼓励

  • 好了,好了,我们宝贝最坚强了!你是男子汉啊,男儿有泪不轻弹的!

看上去我们陪在了宝宝身边安慰他、鼓励他,实际上,我们完全否定和忽略了宝宝的情绪,我们站在了他的对立面,潜台词在强调,你不疼,你不该疼,你不该哭。

他们哭就是因为他们“有事”:

  • 摔倒了会疼、被打了会委屈、搭不上积木会沮丧。

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没事的/不要哭”,会让宝宝感觉更加糟糕。

如果大人最后没了耐心,甚至转为了发脾气:哭哭哭,就知道哭,屁大点儿的也值得哭鼻子!

那么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默认这种既定事实,然后调整自己适应这种新的、与本能相反的生存模式

  • 妈妈不喜欢动不动就哭的宝宝,摔倒也不哭妈妈会开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