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社会总让人感觉生活好累,人到中年还有很多目标需要努力,让我有了不堪重负的感觉。我不禁要疑问,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们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身体的负荷也越来越重?读者们当中是否有人亦有同感? 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学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可是精神却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用鬼谷子的处世哲学来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文明社会的理性压抑了人性。人与自然日益分离,我们对科技、智能越来越依赖,导致我们逐渐丧失感受自然的能力!你有多少时间能用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你还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吗? 一、 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忘记本性而追逐外在礼法却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杀马特已经卸尽浮华,二次元成为孩子的全部世界,这真是最恐怖的毁灭。 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精竭虑。是是非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欲望难以实现,一旦理想无法成功,一旦希望全部落空,一旦梦想成为幻影,我们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二、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意志毁灭的终极表现。 然而,这些负面情绪并非无法解脱。《小窗幽记》中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简单两句话却深刻的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三、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正因为他谨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宗旨,所以当他被谪至邓州时,仍能从容处之。这种自尊自强的人格魅力,透露出淡泊名利的洒脱和机智。 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 一代女皇武则天亦是此中典范,死后立下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看,尽得风流。已经位极帝王,仍能看淡江山往替,心胸之豁达,更胜历代千秋多少大丈夫! 四、 宠辱不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草根黎民,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 ① 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心中无私天地宽,没有人性的私欲,就不会患得患失! ② 正确对待人生的道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忘怀得失,看淡成败,走自己的路,别在意旁人的看法。 ③ 做自我情绪的管理者: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五、 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如此宠辱不惊,红尘于我何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