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为何要依附一个独夫民贼

 问道轩 2018-01-12

 

三国早诸侯为了生存,又为了使自己的地盘最大化,相互之间不免会相互联合,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又相互杀伐。这都是利益使然,原本不足为怪但有个人却表现的尤为突出,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不地道的一个诸侯,这个人就是公孙瓒。公孙瓒为了人利益不惜使用卑鄙手段,对民众毫不关心,更不关心将士们的安危,最后成了一个独夫民贼。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刘备却要去依附,而刘备真正的起家,是从平原相开始,这个平原相就是公孙瓒提议任命的。再经过《三国演义》的描述,公孙瓒俨然成了一个义主,就好像关羽成就一世英雄,也是得益于这个人似的。然而,公孙瓒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而刘备为什么要依附呢?

公孙瓒其人

公孙瓒曾经任书佐,因仪表堂堂、声音洪亮,侯太守器重他,将女儿嫁给了他。受到岳父的帮助,公孙瓒被派到涿郡人卢植那儿学习经传。年轻时的公孙瓒有义名,被举荐为孝廉,逐渐升任为辽东属国长史。因为作战勇敢有功,升迁为涿县县令。边章、韩遂在凉州叛乱,朝廷从幽州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并给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符节,让他统帅这只骑兵。军队到达蓟中,正赶上张纯勾引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等叛乱,公孙瓒以三千骑兵追讨张纯等叛贼,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公孙瓒,公孙瓒又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公孙瓒此后的五六年间,一直和鲜卑人争战不断。丘力居抢掠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公孙瓒无力抵御。朝廷议论派宗正刘虞为幽州刺史。刘虞以前担任过这一职务,有很好的政绩和名声,北方的少数民族都信服他,朝廷考虑让他去镇边,可以不动用军队就能使这一地区平定。刘虞到任后,派遣使臣到游牧民族中晓以利害,责令他们献上张纯的首级。丘力居等听说刘虞到了,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事,刘虞也上报朝廷撒掉驻防军队,只留下公孙瓒统万余步兵、骑兵屯驻右北平。当张纯被门客杀死,边境安定下来后,刘虞因安抚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职,封为襄贲侯,不久,又升迁为大司马;公孙瓒也升任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

董卓作乱,朝廷想征召刘虞为太傅,关东地区诸侯纷纷兴兵,袁绍和韩馥等人也想让刘虞当皇帝,但都没有实现。汉献帝想摆脱董卓的控制回到洛阳,派刘虞的儿子刘和出长安,让刘虞率兵前来迎接。刘和经过袁术的地盘被扣留,袁术要求刘虞将军队派给他,然后一道向西,实则是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公孙瓒知道袁术的野心,开始不愿派兵,后来派了自己的堂弟公孙越率兵前往,又暗中教袁术扣押刘和。因此和刘虞产生了矛盾。在抗击董卓时,公孙越阵亡,公孙瓒认为灾祸起始袁绍,非常恼怒。袁绍此时还不愿意得罪公孙瓒,就把自己的渤海郡太守印绶给了公孙瓒的另一个堂弟公孙范。公孙范帮助哥哥公孙瓒,在击溃了青州徐州的黄巾军后,势力大增,自己任命了青、徐、兖州的刺史,并一直任命到郡县的官员,一时气焰熏天。在和袁绍交战时,公孙瓒被打败,刘虞也担心公孙瓒图谋不轨,就率兵偷袭,不想反被公孙瓒打败,后被生擒。董卓死后,皇帝派出使者,让刘虞都督率领六个州,同时升任公孙瓒为前将军封为易侯。但公孙瓒却诬陷刘虞想当皇帝,胁迫使者杀了刘虞。公孙瓒从此更加骄横,终于众叛亲离,被袁绍打败后围困在易京。公孙瓒知道自己没有出路,在把全家杀死后自杀。

刘备依附公孙瓒是在他当中郎将后,而这段时间正是公孙瓒从一个还算好人走向堕落的时候。在此之前,公孙瓒既有义从上司的美名,又有杀敌立功的壮举,尤其是他组建的那支号称是“白马义从”的骑兵部队,更是威震敌胆,在保卫国家中立功无数,成为三国时期四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但是,当上中郎将,成为一个人物之后,这一切完全变了,自私、狭隘、自作威福,危害国家,完全不是原来的那个公孙瓒。

刘虞再任幽州刺史时,北方民族纷纷派使者来联络,公孙瓒却担心刘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幸得这些部落首领很快明白此事,便绕道到刘虞处,公孙瓒的阴谋这才没有得逞。

汉朝皇帝尽管已经形同傀儡,但他毕竟还是国家名义上统一的象征,一旦说到迎接或者解救皇帝,诸侯们可以装聋作哑,但还没有人敢于公开反对,公孙瓒却这样干了。当他知道一直坚持下去对自己不利时,又在当中搬弄是非,破坏大局,其做法实在是国贼所为。

刘虞当皇帝为袁绍等人强加给他的,即便这样,人家也没有答应,公孙瓒却颠倒黑白,硬说是刘虞想当皇帝,并逼迫皇帝的使者杀了他。刘虞是他的上司,裁减边兵后留下的唯一军队就是他公孙瓒所属,从这个角度来说,刘虞对他公孙瓒是有恩的,这个人却恩将仇报,栽赃陷害,完全是一副小人嘴脸。

刘虞被公孙赞打败,除了兵少兵弱,还与爱民不忍心烧毁民房有关,公孙瓒却与此相反,故意烧毁民宅,因而得胜。公孙瓒在易京筑有高楼千余座,有的高达十余丈,里面囤积了粮食三百万斛,在已经战乱多年的边境地区,这要花费多少民力?所以说,公孙瓒是那个时期真正的民贼无疑。

公孙瓒曾有将军被敌人围困,人家向他求救,他不是根据力量和形势,而是说:“救一人会让后来的人依靠有救兵而不死战;今天我不救他,今后的人想起来就会自己勉励自己。”结果在袁绍攻打他的边界时,边兵溃散,致使袁绍军队长驱直入杀到他的碉楼之下,终成独夫。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危害国家,不忠于皇帝、背信弃义的独夫民贼,刘备为什么还要去依附于他呢?大致有这样一些原因:

刘备和公孙瓒曾经都受学于卢植,在那样一个时代,这样的同学、同乡、同姓以及同族关系很容易形成共同的利益集团。尤其是,刘备是以镇压黄巾军起家,这也让他和公孙瓒有共同的阶级基础。作为一方诸侯,公孙瓒也是要拉拢人的,而被拉拢也是要找靠山,有了共同点,两人一拍即合也是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是,刘备血统高贵但家境贫寒,虽有多次为官经历但想进一步却很难,在再一次失败后他需要找一个靠山,而公孙瓒和他熟悉,又离他近,他需要借助这样一个人。

一个人的变化,认识他需要一个过程。正如上面所说,公孙瓒此前有过好名声,作战勇敢,为国家也是出过力的。变得“骄矜,记过忘善”,贼害官民,是在杀害刘虞以后,这样的一种变化,一时间让人分辨不清也是情有可原。

但最根本的,还是刘备只把他当做是一块跳板,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已。不管是刘备自己能力多么出众,有一点不可否认,刘备赖以起家的平原相,就是在公孙瓒这儿受任的。但是,当曹操东征徐州的陶谦,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带领刘备去救援时,陶谦给了刘备兵,刘备毫不犹豫地离开了田楷,也就是离开了公孙瓒。这个时候,袁绍正在进攻公孙瓒,公孙瓒已成困兽,而来到徐州的刘备却看到了自己的光明前景,那就是陶谦手下无人。

刘备一生依附过很多人,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孙权,是他性格就不会甘居人下还是心中有一个远大理想?这也只能是每个人自己去理解从而做出评价和定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