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是全球精英成就家庭与事业的教育秘方,通灵的智慧境界,接地气的学习典范,与塔木德为伍,与财智同行:高手+高雅+高尚… 和公办学校的差别,在课本以外
晓晓家的学区有两所公办小学可选,一所学业压力很大,另一所班级人数严重超标。所以,从儿子读中班开始,晓晓就打消了让他去公办读书的想法。 去年,她给儿子选择了一所国内小有名气的民办小学。晓晓说,民办与公办学校的差别,可能更多是在课本以外的地方。 晓晓坦言自己很信奉精英教育那一套,她认为优质的教育本就是稀缺的。学校在精英教育上的理念,跟她不谋而合。 比如,给寄宿的孩子每晚准备了一个晚间话题,一本正经的和孩子们聊一些“大人关心的事儿”:邀请投资人过来聊聊市场投资、让老师介绍一下时下高科技,或是带领着孩子们去天文台观察星星……孩子接触的东西广了,眼界和思考的能力都在增强。 此外,学校对艺术、体育非常重视,选修课、社团也特别有诚意,开设的民乐团、高尔夫课、剑术课,让孩子有了更广泛的兴趣选择。 而且每个孩子还能选择一名老师做导师,跟他着重学习某一方面知识。晓晓的孩子选择了一位台湾美术老师,因为他特别喜欢画画。 晓晓还看重学校的一点,是这所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初高中都优先录取本校生。“这挺省心的,孩子读到好学校的竞争压力相对小点,而且不存在适应新校的问题。”晓晓说。 花销虽然更多,但性价比高
蕾蕾曾经做过教育记者,从她接触的学校来看,除了以留学为目的的民办外,大部分民办小学的学业压力大于公办。 比如蕾蕾女儿从一年级开始就有落实在纸笔上的作业了,而很多公办小学需要写出来的作业几乎没有;放学时间也有差别,公办小学低年段三点半放学,而民办要晚一个小时。多出来的在校时间,老师用来指导孩子完成部分作业。 蕾蕾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个小时,基本上就会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用在孩子身上,就是每天在学校多学一点,六年下来就会有很大成就。 而且说起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作业,老师还给出了一条很人性化的建议:作业最好在六点半前做完,如果八点还没好,就别做了,老师会用他的方式来处理。所以,学校并不是只让孩子学学学。 对于很多人吐槽的民办收费高,蕾蕾觉得:高收费背后同样有着高性价比。 拿英语来说,普通公办三年级正式接触英语,而民办基本上一年级就开始了,外教和中国老师一起教。而很多公办的家长,更多的是选择在校外带孩子上英语班。这样学英语的钱,蕾蕾就省下了;而且学校的选修课非常丰富,比如国际象棋和钢琴,就是作为普及课来开展。在学校能学到很多东西,也就省下了带他东奔西跑上兴趣班的钱。 家长教育理念一致,肯花钱花时间
用洛洛的话说,女儿读的学校,是民办的一股清流——学习压力不太重,课外活动还很多。英语节、艺术节、话剧节……一年到头热热闹闹的,学业也没有落下。 女儿最爱一年一度的跳蚤市场,带着家里的闲置物品去学校买卖,玩得开心,还锻炼了交际和理财的能力。 前段时间,学校更是一鸣惊人,组建了本市第一个小学马术队。全校1400多名学生,有27名正在学习马术,而且马术队有2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马。 说起让孩子上私立,洛洛不否认:外部学习竞争这么激烈的大环境下,孩子有个快乐童年,和父母强大的经济实力有一定关系。 比如报名时,学校有一份给家长的问卷,有学历、收入的调查。大家私底下都明白,本科学历以上、家庭年收入100万左右是这所学校挑选孩子一个隐性指标。 但这三位妈妈让我们看到的,是关于私立学校被我们忽视的、更重要的一面——更丰富的兴趣、更快乐的学习、更先进的关于“学习”这件事的理念。 我们更希望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带给你一点点关于孩子未来择校的启发:也许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做一些事情为孩子未来的幼升小做准备;也许即便不去私立学校,你也可以传达给孩子更积极的、关于学校和学习这件事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