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爽作死三部曲:手握天下大权的他如何被司马懿一招反杀

 恶猪王520 2018-01-12


毫无疑问,高平陵之变是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进入尾声之际的一大看点。249年,隐忍了10年之久的司马懿,利用曹爽陪魏少帝去高平陵拜谒之机,在都城洛阳发起军事政变,诛灭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三族。

自此,魏国政权不再姓曹,而是姓司马了。

盘点惊心动魄的高平陵之变,人们免不了会问,高平陵之变发生时,曹爽手握天下大权,而司马懿已经伪装生病,很久没有过问政事了。司马懿凭什么一招成功反杀?

归根结底,还是曹爽自己作死。

作死一部曲:妇人之仁,没有及时清除司马懿

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在去世前,魏明帝任命司马懿和曹爽为托孤大臣,辅助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为帝。

曹爽是曹魏名将、大司马曹真的长子,是魏明帝曹叡的同族兄弟,是当今皇帝曹芳的叔父。他虽然年轻,但凭借皇室宗亲的关系和托孤大臣的身份,很快就成为魏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为了限制司马懿的权力,曹爽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如通过明升暗降的方式,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任命自己的兄弟曹羲、曹训、曹彦等在军队中担任要职,将军队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大力提拔丁谧、何晏、邓飏、李胜、毕轨等亲信担任朝廷要职;指令尚书奏事时先向自己汇报,自己权衡轻重后再咨询司马懿……

这些手段,基本上将司马懿架空了。然而,从表面上看,司马懿手里没啥实权,可他在政坛苦心经营30多年,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帝王,势力根深蒂固,亲信遍布朝野,不是那么轻易就能铲除的。

曹爽一方面不断架空司马懿的权力,释放敌意;一方面又存有妇人之仁,没有对司马懿赶尽杀绝,使得养成大患,致有高平陵之祸。

当然,司马懿作为一名老谋深算的政客,善于伪装和隐忍,也成功地迷惑了曹爽。

作死二部曲:专权乱政,得罪了太多人

托孤大臣的权力都很大,这一点毋庸置疑。曹爽则将托孤大臣的权力用到了极致。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留下皇后郭氏。在古代,皇帝幼小时,皇太后往往也会“垂帘听政”,参与处理朝政。曹爽在排挤司马懿的同时,竟然也向郭太后下手,让她迁到永宁宫,“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以便“专擅朝政”。

孤儿寡母,被托孤大臣欺负到这种地步,不得不“相泣而别”。

司马懿被曹爽排挤,不得不称病回避后,曹爽更加肆无忌惮。他霸占皇室田产,窃取官物,过着像皇帝一样的奢侈生活,妻妾成群,甚至还私自笑纳魏明帝留下的宫妃,“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这在任何朝代,都是明目张胆的“大不敬”,抄家灭族是分分钟的事情。

郭太后、小皇帝等人暂时奈何不了曹爽,并不表示他们会忘记这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都报。”后来,郭太后就在高平陵之变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除了得罪郭太后、小皇帝,曹爽在任用亲信时得罪了许多大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获得了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太尉蒋济等朝廷重臣的支持,而曹爽除了亲兄弟和几个亲信,几乎就是孤家寡人,无人相助。

作死三部曲:恣意妄为,听不进别人劝告

作死的人,总会有“刚愎自用”的特性。曹爽也不例外。

实事求是地说,曹爽在担任托孤大臣之初,还比较谦虚谨慎,遇到事情主动找司马懿商量。可随着权力变大,他变得刚愎自用、目空一切,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

在曹氏家族中,曹爽的亲弟弟曹羲,算是一个头脑清晰的人。他看到曹爽等人穷奢极欲,“深以为大忧,数谏止之。又著书三篇,陈骄淫盈溢之致祸败,辞旨甚切。”曹爽知道后,很不高兴。曹羲无可奈何,“涕泣而起”。

曹爽喜欢游山玩水,多次带着兄弟们一同出洛阳游玩。曹爽的军师、大司农桓范劝告他,出去游玩时,最好留下一些兄弟。因为他们兄弟掌握着军政大权,大家全部离开洛阳,如果有人在城中发动变故,就无人能够掌控大局了。

对于这样的肺腑之言,曹爽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司马懿正是趁曹爽兄弟几个全部离开洛阳,才将洛阳城门关闭,从而发起了军事政变。

高平陵之变发生后,桓范冒死从洛阳出来,找到曹爽,要他学习当年的曹操,将小皇帝曹芳挟持到许昌去,未尝不是一条生路。曹爽考虑了一夜,最终决定放下武器,向司马懿投降。

桓范被气得够呛,怒骂曹爽:“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头肉,今桓范随卿灭门也。”

曹子丹即曹爽父亲曹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