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三分钟学报考】“校线”是什么?如何科学预测?

 轻舞飞扬0614 2018-01-12




考生上线后掉档,主要原因就是志愿填报失误,考生成绩达不到填报院校的“校线”,所以为避免掉档,考生及家长能正确预估目标院校的“校线”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正确预估“校线”呢?


“校线”是如何形成的?

“校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平行志愿或第一志愿投档后自然形成的该校某科类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实行分类投档的某些特殊类别也自然形成特殊类别的调档分数线。投档时,院校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特征成绩或投档排序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校线”。

    

通常情况下,“校线”往往高于批次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校线”等于批次线。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最关键取决于特征成绩或排序成绩是否达到了“校线”。例如,2014年本科第一批清华大学理工类计划60人,该校平行志愿投档后,“校线”为663.119140139,低于这个分数的考生,档案就投不出去。


正确预估招生院校的“校线”水平,对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增加录取机会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填报志愿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由于各院校的“校线”在投档前谁也无法事先知晓,是在投档后形成的,考生选报志愿时,只能根据掌握的有关情况和历年招生资料,作个大致的估计。

  

如何预估“校线”?

通常,用粗估方法预测“校线”:主要是通过比较某院校往年在本省的投档“校线”、录取线、录取考生平均分和生源等资料以及一定的规律,进行类推预测。对填报实行平行志愿批次的院校志愿,考生应结合平行志愿投档规则预估学校的“校线”。建议考生将近几年“校线”相近的学校进行归类,对同类学校大致预估一个“校线”。


预测今年的“校线”,不能仅仅统计填报高校往年的校投档线高于批次线多少分,还要知道自己在全省同科类考生中的位次(排名),以及预填报学校往年“校线”分数所对应的位次:如果两个位次一致或相当,填报后录取的可能性就大;如果两者相差过大,落选的可能性就大。找准位次,比单纯比较分数更准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