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玩中社交

 自在飞花也似梦 2018-01-12

微博 @杨小米1988


客观来讲,我的社交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朋友特别多,大家有什么好的机会都会告诉我。


一路走来,正因为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我才会走得相对快一些。

 

经常有很多人会请教我如何在陌生的环境里快速搭讪?如何问含金量高的问题?如何和别人交流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其实,很多时候了解很多建议真的帮助不大,如果思维跟不上是不会相信的,最终也起不到什么效果。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还是要自然一些,尤其通过一些游戏、活动产生互动,有更多链接,说不准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


我结婚了,在这之前,和老公的家人都不熟悉。

 

最初见面,我们除了八卦一些各自家庭的信息,都不知道说什么,坐着挺尴尬的。一般这种情况,需要一些家庭活动迅速熟悉起来。

 

公公特别喜欢打牌,我就是和他一起打牌沟通比较多才熟悉起来的,这种融入家庭的方式特别好。

 

元旦3天,我第一次见大嫂和二嫂(刘先生哥哥们的女朋友),大家都挺害羞。因为不熟悉,我一上午和大嫂说了不到5句话,也仅限于问好。

 

下午,我提议大家打牌,6个人打够级,大嫂和二嫂不会玩,我们教了她们规则,玩了一下午,大家有说有笑,迅速熟悉起来了。

 

打牌能够很好地了解一个人,有输赢、有配合,大家一起做事情,可以很快了解彼此。

 

反正一种放松的方式,就这样我和大嫂、二嫂熟悉起来,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三个人单独聚会,也经常在网络上聊天。

 

大嫂的妈妈挺喜欢看话剧,大哥也很喜欢,就买了话剧票请岳母大人看,看完之后双方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

 

打牌、看话剧都是形式,最重要的是我们以此为载体,可以更好地交流思想。



2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从陌生到熟悉,这是一个过程;要想成为好朋友,彼此之间真的需要一起做过很多事。

 

同龄的学弟学妹学长学姐们或者同行业的人认识,大多通过职业化活动来进行,比如某个工作搭档、某个行业会议,然后再延伸到生活、情感等其他领域。


真正对一个人产生影响的,都是生活中不经意的一件小事

 

小贝,北师大心理学博士,是我本科时低2届的学妹。最近我在北京,她来酒店找我住了2天,我们认识快10年了,她提到早期对我的印象。

 

大学时,我经常举办一些个人的讲座,给低年级学弟学妹分享一些读书的经验。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传奇的人物,特别有自己的观点,积极向上,主动,还很个性。

 

在我眼中,小贝是一个很努力的学妹,见了我就表示崇拜,要向我学习。

 

当然,这是不熟的时候。她说我对她影响很深,但并不是这些积极向上的,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一次,她正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突然喊她:“小贝,你会打牌吗?我们缺一个人。”她很震惊,我竟然会找她打牌,不是应该一块去上自习吗? 

 

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特喜欢打牌。大学时,一般情况下一周会打一下午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


打牌时大家会一起八卦很多消息,有什么活动举行可以报名,有什么实习机会可以去争取。

 


后来,我毕业了,寒假帮她找了一份兼职,比在学校里当家教多赚几倍。那时候,我很穷,工资很低,北方的冬天很冷,租的房子也没有暖气。


我带着她去澡堂洗澡,竟然还花15块钱钱找了一个搓背的,一周还带她去吃一次美食。

 

当时我对她讲:“小贝,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记得对自己好一些,过当下能过的最好生活。”

 

工作一段时间,我赚了钱就租了更好的房子,她帮我搬家。那段时间,我过得挺不顺,但心态不错。

 

后来,小贝家里出了一些事情,爸爸生病离开了。除了努力上进,她一直对自己特别好,每天吃水果,一日三餐按时吃,也会和身边的人去爬山,一起玩,活得一点也不压抑。

 

过去,小贝一直觉得没有资格享受好的生活,而现在她越来越活出了自我。她的导师和我们以前的院长开玩笑:“小贝很个性,有自己的观点。”


院长笑着说:“没点观点,还读什么博士呀?”

 

她也越来越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更多是在一起的影响,互动中的改变,而不见得是追着别人给一些建议。生活需要一天天过,保持一个好的心理状态特别好。



3


很多时候,我和朋友谈什么事情,微信就可以解决,反而见面就只是闲扯。


我经常请几个女性朋友一起做“大保健”,大家经常坐着,颈椎都不好,按摩放松一下,同时聊聊近况。因为大家基本上赤裸相见了,也都放松下来。

 

2017年下半年,我们经常一起玩狼人杀。这个人更多,一次不熟悉,玩上十几次就好了。有时,你约一个人喝咖啡没有时间,但一起跑步、吃美食就可以。

 

团队的小伙伴,我出钱让她们去在行约人聊天,她们一直问我:“这次聊天,我要问什么问题,需要我了解什么内容?”


我都强调,带着你困惑的一个问题,想聊什么就聊什么。为什么我要做这样一件事情?就是让她们多见一些人,能够和对方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

 

任何一项社交都不会单独进行,都要借助于某些形式,不同类型的人切入点不一样。不管怎样,两个人之间流畅的互动都是最重要的

 

人与人的相处,来日方长,没有必要一见面就迅速和对方熟悉起来,也不用上来就一定要找别人学习很多东西,大家保持一个很好的沟通状态就特别好。

 

如果你不擅长社交,那么就从参与开始,慢慢熟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