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木根2004年3月担任平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平湖市委政法委员会主持工作副书记以来,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13年有多长?王木根办公室里那满满两大柜子工作笔记与台账述说着这段历程的厚重。9次获省级先进,8次获嘉兴市级先进,连续两次获得五年一评的嘉兴市优秀共产党员,连续13年被评为平湖市优秀公务员,多次荣立三等功,那厚厚的荣誉证书和奖章见证着各级对他的肯定。 王木根常说,当综治干部就要干实事,创新实干、大干苦干。在他至今13年的综治干部生涯中,许多个“第一”与“率先”很好地诠释了他的开拓创新与担当实干。他开浙江省先河,率先在全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网络和机制引入民营企业,得到了时任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的肯定;他勇立时代潮头,不断探索互联网等新技术、新运用在社会治理中的有效运用,在平湖这一方小小天地打造起了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他积极探索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全国首家新居民事务局;他着力推动形成了浙沪边界矛盾纠纷齐抓共管的“大防控”“大调解”工作格局… 如此多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开创性的平湖综治创新工作,并非意味着王木根有多大神功,而是他始终不忘初心,兢兢业业扎根基层一线,勤勤恳恳钻研破难的结果。无数个夜晚,当别人已安然入梦,他还在办公桌前冥思苦想;许多个假日,当敏感、突发事件发生,他无论在哪里,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冲在一线。他已将自己的人生抱负融进了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化作了脚踏实地的坚守。有人为他感到不值,都干了13年了,还有啥奔头?也有人劝他注意休息,年过半百了,不要再拼命了。他总是淡然一笑,说自己是综治线上的一名“老兵”,更要做好榜样。 综治工作是社会和谐的“稳压器”,将综治触角延伸到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才能更稳、更牢。看到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中存在内部管理混乱、防控措施薄弱、治安隐患突出等问题,王木根大胆创新,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网络和机制“送”到了民营企业,填补了民营企业综治制度和建设的空白,实现了政府、企业、员工的“三赢”效果。平湖的“综治进民企”工作,被评为省创新“枫桥经验”的十项优秀实践成果之一,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嘉奖表彰。 “综治进民企”拉开了平湖“综治+”的大幕。此后,在王木根的带领下,平湖“综治+”文章大显身手,先后推出了“综治+外企”“综治+物业”“综治+平安”“综治+互联网”“综治+党建”“综治+最多跑一次”等系列工作,用“三网融合”、“网格+窗口”、村社区“平安书记”、“公共动态信息共享云平台”、敏感物资“实名制管理系统”等一个个创新举措丰富了“综治+”的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的治理能力。平湖“综治+”工作也得到了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浙江省在平湖召开综治工作中心现场会予以全省推广。 面对流动人口管理难这一社会问题,王木根并没有武断地“排斥”,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深入酝酿如何创新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机制。在其牵头下,平湖成立了全国首家新居民事务局;并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居住证制度改革,全国首批外来就业人员居住证在平湖发放。从此,流动人口在平湖找到的了“家”的归属感。平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也因此入选“敢为天下先——浙江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典型事例100例”,成为“浙江省十大民生工程”。 地处浙沪边界的平湖,跨省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随着省际交界区域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而得到了妥善解决。推动这个领导小组成立的,正是王木根。领导小组的成立,促成了组织体系联合、警力支援联手、社会治安联防、技防设施联建、信息资源联享等“十联机制”的建立,形成了边界矛盾纠纷齐抓共管的“大防控”“大调解”工作格局,得到了两地群众的拍手称赞。而让群众满意,始终是王木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6年,平湖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97.53%,其中社会治安安全感满意度为98.18%,均为嘉兴第一;平安综治考核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嘉兴前列,连续十二年成为省平安市,荣膺浙江首批“平安金鼎”。成绩的背后,有着王木根这个综治“老兵”的无数心血与汗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