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对旧金山,有着一种特殊而强烈的情感,因为他曾在伯克利待过十个月。在城市之光书店徜徉之际,在脱衣舞酒吧迷熏之余,许知远不免寻觅着 20 世纪 60 年代的反叛运动。从城市之光书店的“嚎叫”开始,艾伦·金斯堡等诗人所掀起的旧金山文艺复兴,以及六七十年代的伯克利学生运动,造就的反叛精神塑造了美国的一代人,也无形中开启了美国生活、美国精神世界的另一页。 人生的轨迹,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发生了偏移或转变。也正因了伯克利的那段时光,许知远回到国内创办了单向空间,生性喜欢全球浪荡的他,由此开始被困在了花家地。就像今天的浪荡之旅随身播放的这首音乐背后的故事一样,性感漂亮的Julie London 本来只是百货大楼开电梯的小姑娘,很多人变成购物狂就是因为想到百货大楼去坐坐她所开的电梯。被星探相中后的她,本来一直在演艺事业上打拼,只因为嫁给了喜欢爵士乐的丈夫,她因爱情而进入爵士乐行业。看着 Julie London 的照片,许知远感慨地想:为什么我去 LA 的时候没有看到这样的开电梯的姑娘呢? 艳遇图书馆 第五站 浪荡坐标 旧金山 City Lights Bookstore 随身音乐 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 旅途荐书 《金斯堡诗全集》 出场人物 “垮掉的一代”、艾伦·金斯堡、 Tony Bennett、Julie London 文艺事件 美国六十年代反叛运动 立即试听本期《艳遇图书馆》: (第五期《艳遇图书馆》文字节选) 浪漫之城:旧金山 “我在城市之光书店闲逛,回来办了单向空间” 我对旧金山有一种特殊强烈的感情,在 2013 年到 2014 年间,我有将近 10 个月就住在伯克利,它离旧金山就半个小时的车程。 那个时候我没事干就坐地铁去旧金山去吃东西,然后在唐人街里瞎逛。我去的最多的就是 Columbus street 。Columbus street 上有一家著名的书店叫 City Lights Bookstore,叫城市之光书店,创办于 1959 年,是美国最有名的几家书店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几家书店吧。如果说巴黎有 Shakespeare & Company,纽约有 Strand,旧金山就是有 City Lights Bookstore 。它的书选得非常好,都是文学社科类,书店也不大,地下室是跟 Social Sciences、跟人文科学、跟政治有关系的书。一层都是文学类,他的文学挑得非常讲究,是一个世界主义的眼光,我特别喜欢在那里找欧洲文学,包括东欧的,包括有时候我看到中国作家的书会摆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比如阎连科老师的。然后在二楼是一家 poetry room,是他们的 reading room 。他们可以办小型的作者见面会。 城市之光书店 ( City Lights Bookstore )坐落于美国旧金山北海滩,1953 年由劳伦斯·费林盖蒂 ( Lawrence Ferlinghetti )开设 其实我办单向空间这个书店,就跟在 City Lights Bookstore 闲逛有关系。我在伯克利那年已经是 2013 年了,我最早 2002 年就去过,单向空间是 2005 年才办的。 我 2002 年去 City Lights Bookstore 的时候,我就正好赶上一个波兰诗人在那里分享他的波兰诗歌。大概就有四五个听众,算上我可能六七个了。然后我们就坐那椅子上,听他用波兰语讲,然后我们都一头雾水,不知道在说什么。但对我来说就特别有趣。然后我就想,一个书店应该是这个样子,但是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书店,所以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创办了单向空间。就是觉得这里面应该有朗读、分享、各种奇怪的相遇......即使有一天都听不懂,但没关系,你可以感觉到那种能量的传递。大概三年前,单向空间办过一次波兰的电影的活动,我还挺感触的,看到那些波兰人的到来,就想起那个波兰诗人启发了我们要创办这个书店。
单向空间,书店名取自德国著名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是一家自由开放,有机会与顶级作家、编辑、导演、音乐人一起交流的书店。 “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艾伦·金斯堡 “他觉得四周的空气把他窒息得一塌糊涂,他要嚎叫” City Lights Bookstore 这一块很有名,是因为 City Lights Bookstore 和整个美国“垮掉的一代”有特别重要的联系。
所以对我来说 City Lights Bookstore 好像标志着五十年代美国的某种反叛精神。“Beat Generation”,更好的翻译叫应该叫“打击的一代”吧,打击乐,他们可能受那种音乐方式的影响,beat,是这样的意思。但被我们中国的翻译家翻译成了“垮掉的”,可能跟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系。他们推崇一种自由而又特别放纵的生活。你想凯鲁亚克写《在路上》,基本上就是一个疯狂的年轻的灵魂在到处乱转悠,那种能力无处发泄的那种感觉。他们那代人精神生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尽管我一点都做不到垮掉,想垮掉也不太会垮掉,只是装着玩世不恭一点,但没有那个勇气去垮掉。 所以我今天在书店里翻到艾伦·金斯堡的诗集,他在中国出了一个诗全集。照片上他带着黑框的眼镜,络腮胡子,然后眼睛闭起来,在沉思或者在嚎叫,或者准备着嚎叫,因为他最有名的一首长诗叫《 Howl 》,还拍成了电影《嚎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听一听,可以看出在一个越来越制式化的社会,越来越被程序所控制的社会,一个个人反抗者该做出怎么样的努力。 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1926-1997)美国著名诗人,著有《嚎叫》,是“垮掉的一代”中的领袖诗人,堪称美国当代诗坛和整个文学运动中的一位“怪杰“ 我现在读的,是我读的艾伦·金斯堡不多的作品中的一首,让我印象深刻的,叫《加州超级市场》。我当时读的时候就被他的语言方式打动,混搭式的。当时不明白这个诗是什么意思,现在当然有些明白了——它是一个心灵很敏感的人,充满着反叛意识的人,生活在五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价值观所笼罩的时代写的诗。那个时代人人讲的都是要郊区买个房子呀,买个车呀,有微波炉,有洗衣机......总之是所有的消费生活的开始,总之是一个非常祥和舒适的,但是在背后可能又是非常沉闷的、乏味的一个年代。对于艾伦·金斯堡这样的人来说,这种沉闷和乏味就是他们这些创造者们最大的天敌。 《金斯堡诗全集》(全三卷),译者:惠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年 11 月出版 这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从波德莱尔开始,就要反对当年巴黎十九世纪中叶富裕起来的巴黎人的那种审美品位。他们要尖叫,要破坏,要标新立异。艾伦·金斯堡嚎叫了,他要嚎叫。他觉得四周的空气把他窒息得一塌糊涂。他还是个同性恋,想想,那个时代从身体上到审美上精神上,他都觉得倍感郁闷吧。这首《加州超级市场》是这么写的:
我觉得年轻人就应该是这样的生活,就应该是漫无目的地去游荡与尝试,然后不顾后果地去行动,我觉得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活。但我觉得我的生活太谨慎了。所以那一年,我常去那个书店,好像在追寻某种时光,或者是我达不到的某种生活的力量和趣味。 但现在伯克利也好,旧金山也好,这些反抗的精神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它只成为记忆的一部分。现在这里最厉害的是硅谷文化。旧金山的房价贵得要死,都是硅谷的新贵们把它推高的。然后大家谈的都是怎么去 IPO 怎么去创业,不再有那种反叛精神,或者说反叛精神转变了。反正我对此很矛盾。 性感佳人:朱莉·伦敦 “我去 LA 的时候,怎么没看到这样的开电梯的姑娘呢!” 《 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 》是首很老的歌,我们今天听的版本来自 Julie London 。她出生在 1926 年,跟 Tony Bennett 同年。我喜欢她的声音——有点沙哑,有点低沉,又蛮性感的。 朱莉·伦敦( Julie London ,1926 —2000 )美国歌手,演员 她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我的音量不大,只能离话筒很近地唱歌,这样就变得很有磁性了。”这当然是一个很可爱的自谦之词。她是美国加州的 Santa Rosa 人,在 15 岁的时候移居洛杉矶。年轻时候她是个漂亮姑娘啊,如果你看到照片的话,那个发型是当时典型的五六十年代女人那种乱蓬蓬的、向后梳理的头发,鼻梁很高、眼睛很大、嘴唇丰满性感。 她本来过着很平常的生活,是一个百货公司的开电梯的人。那个时候电梯是个新事物,是专门有人来负责开电梯的。看她照片我就觉得,当时去购物的人,很多人是冲着她的样子去买东西的,就为了坐她的电梯。她在洛杉矶,这么漂亮,很容易成为一个演员的,但是因为她嫁了喜欢爵士乐的丈夫 Jack Webb,所以两个人她因此进入了爵士乐行业。
我看到 Julie London 的照片就觉得,我去 LA 的时候怎么没有看到这样的开电梯的姑娘呢。其实 LA 很多餐厅里面都有非常迷人的女人,因为她们都在等待着被 producer 、导演们发现。 而我到那里看到那些姑娘们,反而有一种,就像一个人看到一桌子菜就不知道吃什么的那种感觉,反而没有那种欲望。我觉得欲望是不是都是在压抑下、稀薄下,才能变得清晰起来、强烈起来?过多的可释放的、可观看的东西反而会压抑你的欲望。 以上试听版与文字节选不是节目的全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