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Y

 昵称28056923 2018-01-12


今年4月有消息爆出苹果将在下一代apple watch上采用oled下一代显示技术——micro led,作为紧密关注苹果产业链,以及LED行业的我来说,当然注意到了,但是没有急于去解析,因为micro led作为一种比OLED更新的显示技术,在此之前,我是不甚了解的。

目前市场上当红的面板技术自然是OLED,苹果的拳头产品——iphone才开始使用OLED,苹果一直以外都是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先驱,虽然近两年在个别领域(机身材料等)被中国厂商抢先,但只有苹果,才是扼住全球产业链咽喉的大主宰。

但在OLED领域,我们众所周知目前已经被三星垄断,占据了手机OLED屏幕的99%市场,随着三星、苹果旗舰新机相继采用OLED面板,加以在韩厂三星显示(SDC)、乐金显示(LGD)努力下,OLED面板产能持续增长,颇有取代LCD之势。

目前国内几大厂,包括小米也好,蓝绿两厂和华为也好,都想向三星拿屏幕,可惜产能有限。即使三星、乐金不惜关闭TFT-LCD产线,也跟不上需求,所以才会有某米同一款手机屏幕厂家不同,同理,某为的内存也是,上游被卡了脖子,都不好受。

所以苹果一边在向三星积极寻求代工OLED屏幕的同时,也向京东方征求样品,这样才不会出现手机一个关键部件被垄断的风险。

OLED已经成为手机的趋势,从下图可以看出,手机中AMOLED的占比在不断提高,2016年占比达到39%,预计到2020年,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5%,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100部手机里有65部手机的屏幕都来自于三星。

不过还好,其他厂商也不会坐以待毙,日本倾国家之力,除了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INCJ)”投750亿日圆于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发展OLED,并有意让JDI整并已统合Sony、Panasonic OLED研发技术的JOLED公司,组成联盟共谋抗韩。

夏普也准备借着鸿海的优势抓紧追赶。

而我们国家,饱受缺芯少屏的痛苦后,经过多年的哺育,京东方A的第六代OLED产线在成都投产,深圳天马也不错。

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台厂,但是这里提不提也不影响什么了,观感不好不想浪费笔墨。

上面这些厂家要真正放量,还是需要时间,且在技术积累上肯定赶不上已经在自家手机上使用几代的三星。

在现有和未来短时间内的技术领域内搞不过你,我就在更长远的未来等着你,所以不管是日本也好,还是欧美也好,在已经注定失去OLED领域的情况下,致力于发展新一代显示技术成为其必由之路,micro led应运而生。

什么是Micro led?

Micro LED即微发光二极管(小间距50微米),其与OLED基本原理互通,都是自发光技术,且独立显示颜色,可以做到4K以上高画质,颜色比OLED更漂亮,耗电量只有OLED的一半,但亮度超高,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如果再结合软基板,能做出可折叠显示器,在小尺寸上投资成本只有OLED的十分之一。

micro led是将LED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其尺寸仅在1~10μm等级左右;后将MicroLED批量式转移至电路基板上,其基板可为硬性、软性之透明、不透明基板上;再利用物理沉积制程完成保护层与上电极,即可进行上基板的封装,完成一结构简单的Micro LED显示。

随着Sony将Micro LED导入到自家萤幕后并成功商用化后,Micro LED俨然成为各大厂竞逐的焦点,以苹果为例,苹果早在2014年就收购Micro LED显示技术公司LuxVue Technology,据传目前正加紧脚步将相关技术导入智慧手表当中。

虽然在讲到OLED的时候可以忽略台厂,但讲到Micro LED时却无法再绕过,苹果于2014年以4亿美元收购了台湾勒克斯维公司股权,与其合作,在台湾布局建立了龙潭研发基地,基地设在台积电最先进的封装厂、友达面板厂、晶电旗下璨圆光电旧厂房附近,聚集了全球最顶级的神秘研发兵团,目前掌握了Micro LED的三分之一专利技术,同时,还有鸿海集团旗下的群创、友达旗下的隆达、台积电旗下的七厂等纷纷跟进这一技术的研发并与苹果合作。

可以说以苹果为首的台系Micro LED来势汹汹!

Micro LED应用领域

Micro LED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其工作电压低、效率高、亮度高、光学结构简单,工作范围广等,已经很大概率上被确认为理想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其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包括大/中尺寸的户外/室内大屏幕、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移动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便携式投影机屏幕和手表/手环等可穿戴产品。

全球各大巨头早已开始布局,其中除了苹果和索尼外,还有Facebook旗下Oculus收购InfiniLED、康得新投资Ostendo等。

若以产业链来看,目前布局Micro LED的厂商以芯片端最多,主要是晶电、隆达、三安、欧司朗、日亚化、CREE这样的LED厂商。

其次是苹果、索尼等终端显示装置厂商,总体来看,目前布局Micro LED最多的为欧美厂商,其次是亚太地区厂商。在发展方向上,欧美厂商较偏重在开发Micro LED相关的终端应用,特别在消费性电子产品,至于亚太地区的厂商则聚焦在关键零组件的发展上,例如面板制造商或Micro LED代工厂。

以Micro LED应用领域之一的大/中尺寸的户外/室内大屏幕为例,目前小间距LED显示屏大致上可以区分为四个应用领域,包括演播室(15%),安防控制室(16%),商用展示(40%),以及公共与零售用途(29%)。

预计在众多竞争者加入的情形下,小间距显示屏市场利润空间会受到一定的侵蚀,然而总体市场规模于2017年达到11.41亿美金,预计2021年将可达到17.70 亿美金。(小间距这一块利亚德吃得很肥)。

目前,根据产业链进展情况来看,今年就有望看到Micro LED相关产品陆续的问世。所以我们总在说,未来有多远,其实不远。

而对于苹果手表采用Micro LED,也可能是苹果给自家技术站台而已,目前Micro LED各制程均有技术演进空间,加上成本仍远高于既有技术,苹果是否发布Micro LED版的手表仍是未知数,或许技术突破后明年底有机会,预期2020年制程演进后将迎来量产时点。

Micro-LED市场规模如何?

在Micro-LED应用领域中,消费型面板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装置、电视屏幕,以及车用显示器、公共显示器包括户外超大屏幕都是Micro-LED的未来发展趋势,应用领域的广阔决定了市场规模的庞大。

Micro-LED由于量化转移技术目前生产成本过高,这也是目前无法量产的原因,如果Micro-LED能突破量产技术难关,将会**减少成本,将以其独特的高解析度、低损耗和高清晰度开创LED新时代。

很重要的一点是,从LCD/OLED到Micro-LED的转型并不像当年等离子屏与液晶屏的拼杀一样困难,他们都使用FTF背板,有很大一部分资源是可以共用的,因此厂商转型难度较小,若以全面取代现有液晶显示器的零组件的规模来推估,包括背光模块、液晶、偏光板等,Micro LED未来的潜在市场规模约可达300~400亿美元。

而在这一块大蛋糕面前,谁能成为大赢家?目前来看,台厂在苹果的支持下,搞得是如火如荼,目前在这一块也是占得先机。从Micro-LED产业链来看,主要就是下图4方面,当然还有下游终端没办法统计,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能够参与其中(下图没三安光电我不服)。

OLED已经脱虚向实,产业化已经初步实现,未来的炒作将把业绩放在更高的位置,而Micro LED概念虽然还未来,但已经不远,最快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上半年,所以提前一点没有什么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