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仄”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604fin 2018-01-12

这么一大堆人的回答没一个靠谱的,每一个人都在解释“平仄”是个什么东西,说实话,这些东西百度上都有,回答这些有什么意思?

一:平仄的含义没那么复杂,平就是第一声,除了第一声之外的另外三声都是仄。另外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平就是四平八稳的意思,意味着你说出这个字的时候是很平稳的,而仄,侧倾也,意味着这个字读音是不是平的。就这么理解。

二:为什么会有平仄这个东西?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凡是讲究平仄的都出现在哪里?对联、律诗、词、赋、曲等这些里面,尤其是对联,在相声里面还有什么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的套话。而在其他的比如乐府诗、古文、日常说话中,很少会有人去介意平仄这套东西。那么这是为什么?其实平仄的起源还是在诸子百家时代,那时百家争鸣,各家都想把自己的理论推广出去,那么一张嘴怎么说是最重要的。怎么说的好听?能够说服人家。除了演讲技巧以外,文章怎么写才能出现最大的气势就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平仄理论就用上了。我们现在读《楚辞》中的名篇,就能感受到平仄带来的美感。到了汉朝,赋文的发展为平仄理论树立了第一个高峰。比如贾谊的《过秦论》、班固的《两都赋》基本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讨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隋朝时期,第一次由官方出面,对平仄声调等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及明确。自隋朝以后,历朝历代都会有官方出面对汉字的发音进行明确,这一方面方便了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也把各个汉字归属于哪一韵都做了规定。这样的书籍有《广韵》、《切韵》、《唐韵》、《康熙字典》等都有涉及。

三:自隋朝以后,诗词曲的发展对于平仄的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严格要求。因此自唐朝以后,诗词曲不是用来读了,而是用来唱了,要想唱的好听,唱的顺,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平仄理论。我们现在看欧美的歌曲,虽然不是汉字的单音节,但是也是要符合押韵、声调等一些规律,否则肯定不好听。平仄理论就此确定。

四:明朝以后,八股文的登峰造极,给了平仄理论的运用到了一个最顶峰。我们现在看明清的书籍,发现出现了很多声韵的启蒙教材,翻开这些教材,发现里面都是教小孩子怎么对仗的。这不是因为古人喜欢对仗,而是当时的科举考试就吃这一套,八股文的套路就是这么来的。所以什么“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濛濛 日下对天中”都是这个阶段出来的。“天对地 雨对风”这几句就出自 清朝李渔的《笠翁对韵》,此外还有什么《四书韵对》、《仄韵声律启蒙》等等书籍,里面全是这一套。

所以讲到这里,就应该明白平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