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校园篇:《她依然笑在兰花里》
2018-01-12 | 阅:  转:  |  分享 
  
她依然笑在兰花里

陈昌凌



晓笛,是我曾在树仁学校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因为我岁数比她大得多,所以敢这么称呼),是位女教师(起码我们相识时,她是一位初中美术教师)。记得,一天晚上,我去校长办公室上网查阅一份资料(教师办公室当时还没有安装电脑),便碰巧认识了她。

她中等偏高身材,清秀的眸子里凝聚着一份善解人意的亲和力,也包含着一种一种超越她年龄的练达世事的从容感,披肩的头发,让你在潇洒中读不完她的大度和朝气。她对任何陌生来者,总是以莞尔一笑作为见面礼。我们很快认识了,并就着书法和美术,进而就着人生,谈得很投机,她甚至教我如何去理解“90后”这一代“小字辈”,如何与自己的子女相沟通。

从她的谈话中,我得知她来自凤阳县殷涧镇,先辈曾连续几代行医,母亲是个裁缝师傅;我分享了她在中学、艺术学院学习时那些发生在她身边的最有趣、最快乐的事儿;我明白了她因为是父母超计划生育的多生女,因而幼时即被送到外公、外婆家“隐居”起来,她曾经过了一段寂寞、孤独的童年生活。学院毕业后,谋业期间,她曾当过幼儿教师,照看过网吧,煮过馄饨,卖过蛋糕......她这次到我们学校来是教初中部美术的,但她的办公桌子被摆在校长室,就是说平时还得挤时间为校长、主任们抄写、打印公文,替办公室烧开水、扫垃圾,以及为其他一线教师们复印试卷,等等,但不管怎么样,坐在校长办公室,大家总感觉她高人一级,具有干部身份。

美术教师才艺寒碜的,我见过不少,但她确属于很能拿得出手的那种。首先她的钢笔字、粉笔字就写得很漂亮,规范而荡漾着灵气。水彩画更是她的拿手绝艺。她画的“迎客松图”,我在校园画廊看过,离开后很久,画面上的云雾还依然氤氲在我的心胸,那深涧的流水依稀可闻,朝阳依然透过那林樾间参差的枝杈,闪烁在我的眼前。我不懂绘画,我无法以专用术语来陈述那画面留给我的印象,但我即使是俗人的眼光,也觉得很美。

她教书很负责任,在我的印象中,她没有旷过一堂课,甚至没有一堂课迟到过。即使初中部期中、期末考试前,语数英课时紧张得硝烟弥漫,她也不会有意打听谁,把她的美术课拱手相赠。她除了教学生美术外,还因为看到多数学生字迹很差,很不规范,又补充给学生讲“如何写好钢笔字”。她以勤劳,以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以对他人子弟的高度责任性,博得了老师、同学、家长们的良好口碑。

两年来,我一直负责整理、编辑本校的刊物《林中听雨》,我自知才疏学浅,但如果说《林中听雨》的确耐读,甚至如他人所言,“诗意隽永”、“妙趣横生”、“富含哲理”,更“装帧考究”,那么,我要感谢曾经鼎力相助的或文或艺的所有同仁们。这其中王晓迪老师既参与了文稿的审议,更主要负责刊物的装帧工作,并且整本书一半以上的文字是由她的手输入电脑的。她将每个作者翩跹起舞的钢笔字,转换成工整、规范的铅字。

说句私心的话,我个人也是对她永怀谢意的。那两年,我在出版社发表的文章中,近一半是由她输入并寄发出去的,并且她曾给我的文稿提出过一些宝贵的建议。

记得,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我找她调了课,请她帮忙上传一篇文稿——《槐树荫下的回忆》。这篇稿子四千多字,放学铃声早已响过,只见她依然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方,手在不停地敲击着键盘。我吃过晚饭,端着刚洗刷好的饭碗、菜盘子,路过校长室,见她还在不知疲倦地输着文字,我的心胸中顿时充满了感激之情。

今年上学期一开头,大家发现王晓迪老师的办公桌子,已从校长室,移至我们“平民办公室”。这是“下降”的象征,不知何故,我们说不清,也不便问。但我们这些同办公室的老师们,却与她相处得更加随和与亲密无间了。

下学期中途,暮春时分,我领着几个学生来到校外,迁移几盆蝴蝶兰花,准备来装扮教室、办公室。蝴蝶兰,叶子宽大、丰满,阳光下盈盈翠绿,满载着生命的诗意。它们虽香味不浓,也不具有“香远益清”的品性,而且每一簇茎叶上开的花并不多,有的一两朵,有的甚至没有开花,但只要能瞥见一朵,就着实让人顿生怜爱之情。花形奇似紫蝴蝶,它轻盈的羽翼高飞于丛叶之上。在微风吹拂下,“蝴蝶”左右顾盼,似乎它是兰花家族的使者,需要与人们作心与心的交流。蝴蝶兰花期并不长,但正因为这样,才更显得它绿得葱茏,紫得珍贵,更具有一种不落俗套的高贵雅韵。

我和同学们为教师办公室和自己的班级移栽好了数盆蝴蝶兰,同学们没忘了再为晓迪老师也移栽一盆。花草栽插在她桌面的花盆里,当时王晓迪老师正在上课,我接受同学们的建议,给她发了条短信:

“今天阳光灿烂,大自然在勃勃生机中,绽放出惬意的微笑。热爱生活的人,总是觉得自然界都是有情有意的,一如春风夏雨中长成的蝴蝶兰花,最知感恩细雨的滋润,最能领会轻风的爱抚。晓笛老师,同学们谢你了!”



下课了,王老师捧着教案、画册回到了她的办公桌边,突然,她看到了桌面上同学们为她移栽的蝴蝶兰,惊喜的面孔,犹如初春的太阳照耀在露水莹莹的芳草地上,更加焕发出青春的朝气,闪烁着天真烂漫的光泽。

这学期快结束的时候,这天下了晚自习,晓笛老师突然提出要和同事们照几张合影。我们都笑了,但心里难免有些酸溜溜的感觉,经验告诉我们,这几张合影照也许意味着她快要走了——将离开这所学校了。凤阳县虽然离此并不算遥远,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漂泊在外,奋力拼搏以谋生计,此次一别,将来相会的日子还不知道在哪一春哪一秋,或许通讯数码一改,则永远不再有通联和会晤的时候。

她终于走了——当时,我们没有让同学们送行——带着同学们的联名问候,带着领导和同事们的亲切祝福。那天早晨,微风不起,香樟、垂柳都默默地静立着,它们一个个突然变成了遇见大事而惊诧得愣愣犯傻的孩子们,唯有满池的莲叶、荷花依然相依相顾,尽情地展放着她们迷人的绿,夺目的红。

您走了,走在莲花飘香的时节。愿以后每个莲碧接天、荷红映日的时令,您都能想起我们这些同事和学生们,愿我们的祝福永远伴随着您!

王晓笛老师走了,送给王老师的那簇蝴蝶兰,也分发给了几个同学,让他们回家分别栽植在自家的院落。相信,同学们对晓迪的美好记忆,一定年年盛开在每一朵蝴蝶兰花里。

这学期结束时,我也离开了这所学校。晓笛,其实我们不需要过多地担心同学们,校园里依旧琅琅的读书声,银铃般的笑声,就是对您和我那份苦心和辛劳的理解。

2011年夏









献花(0)
+1
(本文系林径轩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