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热(3)血瘀发热之必选方——血府逐瘀汤

 愚公移山之志 2018-01-12

黄永凯:病例1 同事XXX的亲戚,女,50岁,2009年12月出门买菜被车撞倒了,到医院检查后,没有什么大碍,但是自从撞伤后,每天晚上8点以后开始发热,体温在38℃左右,自己感觉身热,不舒服,被撞的第三天晚上电话联系我,说明情况后。我判断是?嘱口服?

黄永凯:病例2、尿毒症、动静脉瘘术后失眠 张XX 女57岁 2012年02月03日12时37分入院 住院号124353入院后诊断为:1.慢性肾脏疾病5期 多囊肾 肾功能重度衰竭期 肾性贫血 肾性高血压 电解质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性心梗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3.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前给予绝对卧床,静点硝甘扩冠,血塞通活血,辛伐他汀稳定斑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极化液稳定心肌细胞及营养支持治疗。并颈静脉置管,规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患者病情稳定后,因需长期透析,故在左手上臂做动静脉瘘,造瘘手术成功后,手术部位肿胀、疼痛,不能入睡,舌红苔薄,脉稍弦。我处方?

黄永凯:8点半准时讨论

黄永凯:有没有出方子的微友?

张医生:病案1考虑瘀血发热

学生王:1.血府逐瘀汤

学生赵:病案1 血府逐瘀汤

黄永凯:@学生穆你出个一个方子?

黄永凯:还有吗?

学生穆:赵大夫说是桂枝汤。

赵大夫:案一桂枝汤证,先其时发汗。

张医生:血府逐瘀汤合桂枝汤

微友A:我也觉得是血府逐瘀汤

黄永凯:赵大夫还需要看一下书。

张医生:定时发热

黄永凯:@张医生张医生一会儿就变了

微友A:外伤之后的发热,几乎可以断定是血府逐瘀汤

黄永凯:第二个病例呢?

张医生:除了定时发热外,没有桂枝汤的症候

学生穆:我本来想的是气郁发热,用小柴胡汤,但我觉得,他说的更有道理。

学生赵:第二个病例没有头绪啊!

微友A:第二个也可以是血府逐瘀汤

张医生:穿刺手术相当于外伤

赵大夫:第二个,我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黄永凯:@学生穆夫唱妇随啊。胸无定见

学生穆:择其善者而从之。

黄永凯:@赵大夫经方该认真学习,其他的方子也应该知道的。

微友A:医林改错应该有血府逐瘀汤治淤血失眠

黄永凯:还有吗?

学生穆:第二个血府逐瘀汤

张医生: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很常用

黄永凯:@学生穆这次不同意赵大夫了

学生穆:想不出来更好的。

微友A:百方无效,尚有活血化瘀一法

黄永凯:《医林改错》的书应该认真读的

学生穆:其不善者而改之。

黄永凯:现在我给出我的分析

黄永凯:病例1的解读如下

黄永凯:病例1我认为是“血瘀发热”,嘱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一次一支,一天2次。口服2天后,就不再发热了。按语:王氏在“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下列“心里热(灯笼热)”,是指的血瘀发热,故临床上常用本方治疗血瘀发热,效果显著,临床观察血瘀发热的特点是“晚上发热”。讲几句题外的话,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这本书创立“五逐瘀汤”,我临床均使用过,疗效可靠,但他在书中提出的医论我认为有不足的地方,甚至是错误的。清朝医家唐容川认为“王清任《医林改错》论多粗,但治疗血最长。所立之方,乃治瘀活方也。”,此论中肯,不可因噎废食。

黄永凯:病例2的解读如下

黄永凯:处方血府逐瘀汤:桃仁12克 红花9克 当归9克生地黄 9克 川芎 6克 赤芍 6克 牛膝 9克 桔梗 5克柴胡 3克 枳壳6克甘草 3克 3剂用后手术部位肿胀、疼痛消除,睡眠好。以后又有3例尿毒症病人做动静脉瘘术,术后使用血府逐瘀口服液,也可到达迅速消肿止痛的效果。【按语】王清任创立此方立意是治血府血瘀证,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牛膝、桔梗而成,具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王氏书中列出其所主治的病证达19种之多。但书中并未明确指出具体的方证及舌象、脉象,其中部分病证从现象上看并不具备明显的瘀血症象。但是我们从本方的组成可知其主要用于肝经血瘀症。尿毒症病人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一般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一般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我们再来分析这个病例,《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从中医角度看做动静脉瘘这个手术是伤及脉了,脉为血之府,伤及血脉,多会留於,这样血府有瘀,故术后使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可到达迅速消肿止痛的效果。以后治疗的3例尿毒症病人做动静脉瘘术,用后效果也不错。因此从临床的治疗情况看我认为血府逐瘀汤中的“血府”指的就是脉(尤其是动脉)。

黄永凯:大家有疑问吗

张医生:案例1容易想到瘀血,案例2不容易想到

微友A:黄老师血府逐瘀汤开成方剂,一般用量是如何,就是说想到了血府逐瘀汤,如何解决量的问题,如何加减?

学生王:@黄永凯黄老师,动静脉瘘术后水肿你是如何想到淤血的?

微友A:还有血府逐瘀汤有什么禁忌证?

张医生:临床上有些顽固性失眠用血府逐瘀汤效果较好,但是没有瘀血指证,为什么?

张医生:久病多淤?

黄永凯:@张医生病例2最早我着眼点在她的“失眠”上。用后发现消肿和止痛的效果更好,尤其是止痛的效果不错。以后就有意识的去用,发现效果比止痛药好。琢磨半天,才悟到“脉为血之府”,此伤血脉,使瘀血产生。故用血府逐瘀汤有效

学生赵:伤科治肿,重在化瘀;痹病治肿,重在去湿!

微友B:@学生赵这句经典

黄永凯:@学生赵有道理

学生赵:@黄永凯是在朱良春朱老的书上看到的!

微友B:什么书啊

微友A:@黄永凯老师回答一下我的问题

学生赵:@微友B朱良春医论集

黄永凯:血瘀证的考虑点,我一般注重的是在“痛”,所谓“不通则痛”

微友B:@学生赵谢谢

黄永凯:@微友A 血府逐瘀汤的剂量按照《医林改错》的书上剂量即可。我加减不多。

微友A:好的@黄永凯

黄永凯:@学生王我回答的你感觉怎么样?

黄永凯:有些东西临床之上,用药有效后你也应该去思考。比如我当初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的患者,有效后,她说她的痛经也好了。我就有意识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 桃红四物汤治疗“痛经”,效果满意

微友C:@黄永凯[强][强][玫瑰]

学生王:@黄永凯理论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感谢黄老师的经验分享。

张医生:启迪思维[强][强][强]

黄永凯:所以,治疗病人,不仅有勤于读书,还要勤于临床,实践后也要勤于思考。为什么有效,有效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无效?我改进处方或者换个思路是否有效?另外当勤读医案,还是那句老话“熟读王叔和,也要临证多”

黄永凯:血府逐瘀汤,我自己认为多用于肝经血瘀证,整体而言偏于凉。

黄永凯:当然了,加减当随病人的病情变化。临床之上讲究个“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医生当如领军作战的将领,当随机应对

学生王:脉为血之府,心主血脉,剧现代中医急诊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血府逐瘀汤,对失血性休克,已经进入淤血性缺氧期,毛细血管血瘀堵塞,具有很好的活血作用,在急性抢救中,用血府逐瘀汤介入治疗,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黄永凯:@学生王让我也开思路,好

黄永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赵大夫: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黄永凯:学习当没有门户之见。只要可以调高临床疗效的办法,我们都应该学习

黄永凯:@赵大夫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黄永凯:今天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学生王:我一直觉得血府逐瘀用于心脉痹阻,具有很好的活心血作用,心主一身血脉,黄老师您说偏于活肝血,我也开阔眼界啦,谢谢老师!

张医生:谢谢黄老师!

赵大夫:@学生王岳美中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胸痹,你可以看看。

学生王:好的

黄永凯:@学生王你那是西医的思路。冠心病不等于“胸痹”。从临床看冠心病的治疗常从痰热、湿热着手。

黄永凯:如果一见到冠心病就想到活血化瘀。那你需要继续读经典和医案。

黄永凯:不可以有先入为主的思路

学生王:好的老师,我继续学习。

黄永凯:学习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中医观察病情、诊疗病情的思维。

黄永凯:仅供参考。

学生王:从一开始学血府逐瘀的时候老师给灌输的思想,记得比较深刻,主要还是我学习的少。

黄永凯:哦。读经典去吧!

学生王:好的老师!

微友B:@黄永凯介绍几本经典书读读

黄永凯:《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

微友B:@黄永凯好的,谢谢了

微友王:@黄永凯黄老师,不知道这个神农本草经您推荐买哪个出版社出的, 一直想买,不知道哪个更贴近原版。

黄永凯:请读清代邹澍著的《本经疏证》

微友王:谢谢老师[呲牙]

黄永凯:为什么看《神农本草经》,主要是了解《伤寒论》里面的用药规律。

微友王:老师,那黄帝内经您推荐哪一版,

黄永凯:我目前只是读过《内经知要》

微友王: 好的 谢谢老师

微友A:老师,伤寒论又什么推荐吗?

黄永凯:《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黄永凯:今晚就到这里吧,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