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雪 的书法 新的一年,以全国各地普降大雪而始。作为书法爱好者,该用什么来表达对漫天大雪的心绪呢?原来古人早有大量关于“雪”的书法作品,现在就一起来欣赏吧! 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贴》 不少人认为,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是仅次于他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了惊羡和赞叹。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评“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被誉为“二十八骊珠”,乾隆把此帖与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等晋人三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 东汉·曹操书“衮雪”二字 作为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曹操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迄今发现的曹操唯一书法作品为“衮雪”二字,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曾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和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两次来到汉中,登临褒谷故地,一览大好河山。见石门外幽谷深滩中,石多浪激,飞流奔泻,银涛做窝,犹如白雪翻滚时,豪情难抑,挥毫即书隶体“衮雪”二字于谷中石尖,以喻褒谷山水之美。飘逸俊挺的字迹,不仅表现了褒谷博大的气势,更显示了魏武帝宏阔的气魄与壮志。这块巨石现存陕西汉中市博物馆,后人因慕其名,又在“衮雪”二字左侧追镌“魏王”两个小字已示区别。“衮”字一撇一捺颇有动态之感,“雪”字则有静态之感。 宋·蔡卞 《雪意帖》 蔡卞,字元度,蔡京之弟。他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史籍方志、百家杂说、国家法典无不浏览殆遍,触类旁通。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乡里。他反对蔡京重用宦官童贯为陕西制置使。在其他政事上,他的主张也多与蔡京不同,因此受到蔡京的诋毁。著有《毛诗名物解》,与蔡京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各二十卷。 宋·范成大 《雪晴帖》 范成大《雪晴帖》,墨迹,纸本,草书,信札一则。凡十一行,计一百二十五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雪晴帖》约为淳熙十四年(1187年)丁未冬书。因帖有“雪晴奇寒”云云,故得名。又,帖为成大致“养正监庙奉议贤友”者,故又名《与养正帖》或《与养正监庙书》。 明·吴宽行书 《苏轼雪词卷》 吴宽《行书苏轼雪词卷》,纸本。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吴宽兼工书法,书亦学苏东坡。此幅行书,润中辣健,墨气浓厚,工稳有法。 明·祝允明草书 《雪赋》 祝允明作为明代影响巨大的“四大才子”之一,对明代浪漫主义书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其草书也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影响。 《雪赋》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初见之似点画狼藉,纵横散乱,但细审则点画如真,顺逆藏露,起止分明。作为明代浪漫主义书风的代表风格,祝允明此作可以见到狂放之余的扎实功力,所书运笔流畅飞动,转折自然,如高山流水跌宕迂回,时隐时显,有变化万端之绝妙。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字字虎啸风生,行行龙腾云起,在窄小的尺幅间形成一种“春雪满空来,处处是花开”的画面,观之撼人心魄。 明·文徵明行草书 《雪诗卷》 文徵明行草书《雪诗卷》,凡七十三行,每行字数不等,计三百七十六字,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末自署书于1536年夏至后两天,此时文徵明已六十七岁,从末尾句“惨淡有余情”看,他此时充满了无限惨淡之感慨。 明·文彭草书 《雪赋》 文彭(1498-1573) 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著名书画家文徵明长子。明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他的诗文、书法、篆刻继承家学,书法有青出于蓝之誉。 草书闲散不失章法,错落有致,神采风骨兼其父文徵明和唐人孙过庭之长,甚见功力。对六书颇有研究。据《印人传》载,文彭所用牙章系亲自落墨,请南京李石英镌刻。他在印学上的地位要比在书法上高得多,是公认的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