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江苏”导读江苏2016年开始执行史上最严格的“二六三”环保专项行动计划,确保省域“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得以完成。与钢铁、石油一样,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成为江苏本轮环保治理的重点。 作为对中央精神的高度贯彻,我国经济总量第二大省份江苏2016年开始执行史上最严格的“二六三”环保专项行动计划,确保省域“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得以完成。与钢铁、石油一样,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成为江苏本轮环保治理的重点。 根据“二六三”专项行动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江苏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以上,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到70.2%,劣于Ⅴ类的水体基本消除。 为确保达标,在执行上,一改以往由“分管领导”总负责的格局。考虑到环保政策执行涉及方方面面,防止环保督查“一阵风”和更换领导后的“间隙”,省级层面,改由省长直接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省以下由此仿效。 如此高强度的环保政策下,“断污染企业的退路、续企业家的财路”的理念正被地方政府用以调整辖区内的产业结构。 化工产业转型 “二六三”专项中的“二”,是“两减”的简称,即通过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和减少落后化工产能为重点,调整江苏长期以来形成的“煤炭型”能源结构、“重化型”产业结构,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到2020年,实现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减少3200万吨;实现化工企业数量和化工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大幅度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江苏拥有4139家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88万亿元(全国第二)、利润1034.5亿元,在11个石化分行业中江苏有4个行业总产值列全国首位;在44类子行业中,有11个、12个子行业居全国第一、第二,化工业是当仁不让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仅长江江苏段南岸5市石化产业总产值就约占全省的50%,形成了沿江石化工业带,从产业上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厂前区小河 目前,江苏已建成化工产业园区(集中区)63家,其中省级以上11家,7家进入全国化工园区20强,化工园区实现产值占全行业比重已达50%。 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杨勇曾在专项行动发布会上表示,现有化工生产企业项目低端、工艺落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化工企业的落后产能已成为污染物排放和环境风险隐患的主要来源之一。 某化工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关停从2013年初开始,首批是“三废”(废水、废物、废气)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其次是高能耗、产出低、税收贡献小的企业。 另有县政府从发展经济角度出发,设定了“产值低于260万/亩”就关闭的标准;再有,某地方政府对化工园区内的企业给出了硬指标:土地面积不少于50亩、税收不低于200万元/年。 江苏沿海大多数县级政府根据环保政策调整后的招商引资措施,一般要求入驻化工园区的企业投资额不能少于3亿元,并且要符合市级科技、发改、经信委(局)等部门联合认定的“高科技”,排放要全部达到国标以上。 “企业在废水处理和能耗上增加了一定的投资额度。”某化工企业负责人表示,要确保“源头、末端”符合环保要求。 此外,总体上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停产政策也有弹性:停产自检-技改投入-达标排放,再由县级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再生产,且环保部门进行24小时监测检查。 “企业如果认为整改完成,那么企业、园区管委会和环保局的有关责任人都得签字,以此承担责任。”某园区管委会有关人士表示,这是风险防范的重要保证。 多个化工园区管委会有关人士表示,当地政府已明确要求“小企业”主动与大企业“合作”,将“资产”转化为“资本”,以方便原有投资者进退。 在关停并转执行一段时间后,从产业角度看,硫酸铵生产企业已明确被江苏排除在引资范围之外。目前只有通过上新的项目淘汰老产能。至于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已陆续转向原料药和成品方向。 有化工企业人士表示,2016年业绩有所下滑,2017年至今开始恢复。调研中,产品在外的代加工化工企业虽被限产,仍能维持稳定经营,因为排放要求符合国际惯例。 根据江苏石化产业调整策略,“十三五”期间,无法达到国家标准的沿江化工企业要么关闭,要么选择“技术创新”后再去沿海地区。 化工园区“补短板” 环保政策给园区带来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对化工园区来说,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创新。 从2016年11月份到2017年第三季度末,凡是没有达标的化工园区,都已被限改、限批,且项目审批和督查转由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管理。 “所有的企业都要接受随机检查”,某个拥有100多家企业的化工园区人士说,面对中央环保督查,有问题企业和园区共同承担责任。 常熟新材料产业园是江苏省政府批准的“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以及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冠名的“中国氟化学工业园”。 2016年首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公布情况显示,江苏省的2451件环境举报问题已办结,责令整改企业2712家,立案处罚1384件,处罚金额9750万元,拘留108人,约谈618人,问责449人。 江苏设定的一个目标是,化工集中区已不再批复核准,要进行合并优化,且到“十三五末”,企业入园率要超过50%。受访人士一致认为,很多化工园区是同质化竞争,没有整体上的统一规划,并且园区内的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因此整改首当其冲。 从江苏省环保厅的检查看,主要是查看安全防护距离是否足够。当下,凡距离化工园区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住户要拆迁,确保离居民区超过5公里以上。 2016年冬天,因废水排放问题,某园区50多家企业中有30多家被处罚,需要等待省级验收合格才能恢复生产。企业是否可以在县域范围内就地搬迁?调研中发现,由于新的产业集中区必须要符合产业定位才能入驻,因此,新老园区之间如何交接尚未形成有效的经验,特别是企业购买土地的补偿方式和构成等,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说法。 上述园区招商负责人表示,最近两年来新进园区的企业项目获批很难,因为门槛设置高,天花板很容易被触及。在被调研的多个化工园区,目前正在积极补“基础设施”的短板,很多化工园区负责人认为,从招商引资的角度看,为防止重复建设,建议由省一级来牵头控制做不同产业园区的定位,向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和海上风电转型。 放手企业做固废处理 环保倒逼地方执政理念转变的一个重要抓手是考核。 在江苏,从2015年开始,一旦环保有问题,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在考核中就无法评优。现在,这一考核权由“二六三”专项行动组来承担。 在新增项目难、存量项目发挥效果较慢的形势下,如何确保地方经济的发展增速? “有影响,但可以确保一定幅度的增长。”有化工园区的负责人表示,因环保要求,企业主动追加了投资额度,目前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20个。高要求的环保政策反而带来了积极效果,园区的发展质量和规模提了上来。整体上,县域的投资强度从原来的每亩2万-3万元提升到近2年来的几十万元。 连云港徐圩新区 一家生产染料的企业是某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仍在正常生产,其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企业的固废处理水平高过国家标准。促使化工园区排放达到标准,地方政府的发展思维已开始转变,将更多的基础设施交由市场操作。 不少企业已着手自己进行固废处理。某企业收购了日本企业的项目,采用最先进的填埋和焚烧方式,使得固废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年。这一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目前已和地方政府签署了协议,正在走手续。 “如果让园区来处理,需要约4000元/吨,待项目投产后,成本可降低到1000-2000元/吨之间。”企业负责人说,填埋场已建好,但填埋费用已涨价。 而为了让排放达标,某园区污水处理厂已出售给一家新加坡的水务公司,这也降低了园区内企业的综合成本。 “因为基础设施投资是有固定计划的,可以确保一定的投资增速,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现在发现,交给市场反而更好。”有地方政府官员表示。如此一来,地方政府对化工产业的治理方式发生了转变,转向优化投资环境。 “现在低于10亿元的已算是中小项目了。”连云港徐圩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东亮表示,一家央企曾在曹妃甸考察,但再转过来看连云港,就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一大原因就在于看中了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央企项目需要很多配套企业。” 一方面,是临近大海、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另一方面,徐圩新区设立了50亿元规模的产业引导基金,为资金困难中小企业转型提供支持。 “化工产业耗电量大,企业更为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在降低企业成本上的改革力度。”王东亮表示,作为输配电改革试点,用电每度可相对便宜7分。而目前正在向国家积极争取成为核电站直接拉线供电试点,可使得用电成本降低0.2元/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