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全球将有4-8亿人的工作岗位会被机器人和自动化所取代,有超过3.75亿的从业者要因自动化转行并学习新的技能。智能或将解救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人工荒不断加剧的家具制造业,助其摘掉“劳动密集型”的帽子。 1现实版的机器代人工一直在推进中 家具工厂哪些岗位会被机器人取代?现在谈这个话题未免有小题大做之嫌,毕竟家具工厂主要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并且都面临着很大的普工缺口。不过,正在消逝的人口红利,正倒逼着家具企业借助内外部资源在“自动化”上有所作为。机器人也成为地方政府的“重头戏”,在浙江,政府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提出实施“机器人+”行动计划。 走在家具自动化、智能化第一梯队的企业,正逐步让这些工序自动化:一是容易产生挥发性气体、导致职业病的工序,如喷涂,以机器人代替人手,实现“零挥发、零甲醛、零污染”;二是一些关键的岗位,如在有些家具厂,上料、开料、封边、钻孔等,都是机器做主角,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已达60%以上。 家具企业自动化的第一步,就是重新梳理整个作业流程,衡量及推敲应用机器人与人工之间的效益差,让一些关键的工序实现部分自动化,进而极大地提升生产作业的效益,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第二步是加快信息在作业全流程间的流动速度。 2自动化、智能化将加快家具企业的洗牌 “大行业、小企业”的家具业属性,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家具企业都有意愿、有能力实现自动化。 业内人士指出,只有在年产值达到5000万至上亿元的企业中,才有80%的企业愿意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投入,提升劳动生产率。而随着企业规模越小,产值越小,投入资金提升生产装备的意愿就越小。目前在投入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提升的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大型规模的板式、办公家具企业。 众所周知,对于小家具企业,当下利润率被压缩得越来越低,企业难有余钱提升生产设备、购买昂贵的自动化生产线。就整个家具行业来看,产品品种较多,板式家具、软包家具、实木家具、五金家具,各自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大相径庭。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涉及十几道环节,不可能一下子全部使用自动化的流水线,只能先局部实现数控化、自动化。因此,自动化不仅将加速家具企业的洗牌,也将拉大家具细分品类之间的发展距离,那些工序容易标准化,工序更加简洁的家具品类制造企业,那些拥有大规模发展能力的企业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宠儿。 “无人工厂”仍是家具行业发展的趋势。机器解放人,让人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家具产业也将从劳动密集型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智慧产业,这是大势所趋。然而家具工人不必过度恐慌,依照目前的发展水平,更大规模的用机器人取代人工仍然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在转变的过程中,新岗位会出现,为工人适应新岗位的培训也会增多。 来源:北京金雕振兴 |
|
来自: 阿明哥哥资料区 > 《3.先进智能制造.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