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千军万马闯“国展”,为何他能连夺两寨?

 qmlick 2018-01-13

编辑:徐晓刚


第26届国展,我的艺术类组照《神秘的北镇》、艺术类单幅《皮里克节》成功入展,我认为这是对我多年来扎根本土文化,坚持艺术创作求突破的检验和肯定。

《神秘的北镇》组照1  段希俭 摄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摄影记者起,从事摄影近30年,我坚信扎根本土才会有突破,厚积簿发必成大事。经过近30年的积淀,让我有了强烈的文化自信,今年的国展,我通过精心准备,投送了多组风格不同的作品,最终两幅(组)作品成功入展。

 

我的艺术类组照《神秘的北镇》是我立足本土,展示家乡的作品。

 

我的家乡辽宁北镇在祖国的东北,位于美丽的渤海之滨,是一座因山而得名,因山而灵秀神奇塞外小城,城西的医巫闾山,是皇封中国五大镇山中的北方镇山,在文化意义上,我的家山长期名列关外名山之首。

《神秘的北镇》组照2  段希俭 摄

 

出于对家乡北镇和摄影的热爱,为挖掘、宣传北镇独特、神秘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数十年来,我走遍医巫闾山的沟沟岔岔,用心去解读家山,解读家山的文化,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山中美景。经过数十年的沉淀和积累,我创作了大量展示家山的摄影作品,并于2015年末的深冬时节起,拍摄一组能深入展示北镇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特别是北镇祈福文化的摄影作品——《神秘的北镇》。本组作品以北镇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以祈福文化为内涵,以特有的弱光布光摄影技术为依托,经长时间构思,是一组能够真实反映北镇历史风貌、人文古迹的摄影作品。

《神秘的北镇》组照3  段希俭 摄


《神秘的北镇》采用弱光布光技术进行拍摄,过滤掉周围杂物,强化对表现主题有帮助的元素。我准备了许多只外拍灯,对每个场景精心布光,比如《神秘的北镇》组照1-2中的光束,以及其他照片中的暗部补光。利用布光突出对主题的阐释,将观众的视线吸引到所要突出的主题物体上来。为更好地宣传家乡,用摄影为传播本土文化服务,我在历史的遗迹中寻找文化的符号,利用光的力量置景,阐述内心的感受;用相机镜头定格我们的思索与敬畏,以此至境,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先贤的文明致敬。这是我的创新之处。

《神秘的北镇》组照4  段希俭 摄 

《神秘的北镇》组照5  段希俭 摄

 

《神秘的北镇》组照6  段希俭 摄

 

立足本土,让我有了文化的根基,也让我积蓄了发展的力量。外出创作时,也更加有自信,有方法了。假日,我行走于祖国的名山大川、沙漠高原,把镜头对准了那些即将逝去的文化。并在主题、立意上寻求突破。

 

为了创作,我连续多次来到帕米尔高原,把自己的镜头对准了冰山上的来客。

 

当我把目光中的影像与心中的印象重叠,将其永远记录时,我与有着鹰的血统,民风淳朴,忠于祖国,世世代代来戍守着西域大漠风沙的塔吉克人有了心灵的碰撞。《皮里克节》进入了我的镜头,祥和的场景,古老的记忆感动了我。帕米尔雄鹰的深邃眼光、慕士塔格峰的坚韧性格、叶尔羌河水的博大胸怀……被庄严的定格,他们所有淡定而从容的表情,化作我内心的跌宕起伏。

 

《皮里克节》  段希俭 摄   皮里克节内容非常丰富,你很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选择了这个瞬间,而不是别的瞬间,这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下面会为您解答。

 

皮里克节是什么,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皮里克节:塔吉克族的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皮里克直译成汉文是“灯芯”或“灯”,应译为“灯节”。但是此节所用之灯,并非通常概念中的灯,而是将浸油的棉花缠在干草棍上做成的油烛;其用途也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避邪祈福、追祭亡灵,因此意译为“油烛节”更为合适。

 

塔吉克人在接受伊斯兰教以前,曾长期信仰拜火教。拜火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原始宗教,赞美、膜拜火,认为火是有灵魂的,是可以与之沟通的,通过某种仪式,火就可以为人驱除灾祸、带来幸福。万物有灵就是多神论,这是伊斯兰教所坚决反对的。但是塔吉克人在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对火的崇拜依旧,只是用伊斯兰教的祈祷和诵经取代了原来的咒语,祭祀的时间也改成了伊斯兰教历。油烛节共过两天,第一天是“家里的皮里克”,第二天是“墓地皮里克”,时间在伊斯兰教历的八月十四、十五两天。

 

第一天傍晚。全家人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围坐在土炕中心的细沙盘子周围。沙盘中插满代表家庭成员的酥油灯。酥油灯的数目与家庭实有人数相等。如有来客,均按人数添加沙盘中的酥油灯。如果有的家里人在节前过世。沙盘中大都保留他的灯数。当全家人坐定后 ,家长首先对油灯进行祈祷,而后便指着每盏酥油灯高声宣布它所代表的人名时,这人要回答一声“ 有 ” 或“ 在 ”。过世的人,由家里人代答,以示吉庆。接着,家长便将沙盘中所有的酥油灯芯紧紧地扭缠在一起,然后点燃。待其燃旺后,再挨个分开。这时家里人都眼望油灯,口诵经文,祈求赐福。互致最美好的祝愿、互祝长寿。之后,全家人便在家长的带领下,伸出双手,在灯焰上烘晃一下,然后作一个“都瓦”( 祷告 ),表示全家对“ 长命灯” 的祈祷仪式的结束。

 

了解了皮里克节之后,怎么拍摄是个问题。我与这个家庭接触了两天,交成了朋友,所以面对我的镜头,他们不再拘谨。皮里克节的第一天傍晚,仪式开始,我选择了这家的一位新娘伸出手在灯焰上烘晃的一个瞬间,塔吉克的新娘在结婚一年之内都要穿他们结婚的盛装。新娘是这个家庭新的成员,也是承上启下,寓意美好未来的关键人物,我认为非常有代表性,这也是我最满意的一张照片。

 

总结:国展过后,再谈国展,审视自己的作品,让我更加坚定立足本土文化寻突破,厚积簿发求创新的创作思路。国展是对我以往努力的肯定,也是我新的起点,创作的路上,我会争取有更多的思索和创新……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