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期推出了一个真人秀节目,叫Tamara’s world,又叫《有钱人的世界》。Tamara Ecclestone(塔玛拉·埃克莱斯顿)是F1总裁的千金,也是《福布斯》全球20富豪女继承人之一。 我看完宣传片后,默默在评论下方艾特了我所有的朋友,毕竟不能我一个人心塞。
随后,我就遭到了轮番攻击。大家纷纷在各大类似帖子下面艾特我,比如沙特国王访华,自带专机配套镀金电梯;“狗生赢家”,王思聪爱犬王可可乘私人飞机戴爱马仕项圈...单看标题就能嗅到浓浓的铜臭味,点开评论又看到网友满屏的感慨,不过最终都汇成了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我发现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两队人马,一队人在公开炫富,一队人在公开哭穷。炫富可能是“有钱人们”无意间的随便买买、随手一晒,而哭穷的群众却很(更)正(戏)经(精),这些人以“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为标志形成了新派的自嘲式哭穷。我认为,所谓的自嘲式哭穷大概是现代人的一种阿Q精神吧,他们称自己是苦*的一代,除了贫穷如影随形,所有的东西都能离他们而去。当然,包括想象力。
如果大家都只盯着富豪研究如何暴富,那这无疑是一个被限制了想象力的时代。 然而,这个时代,更需要突破,突破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被限制,是留给自甘堕落者的挡箭牌,他们一边妄想暴富一边踟蹰不前。有想象力的人不会固步自封,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挑战,勇于突破限制,而陈小春正是一位这样的勇士。 我们熟悉陈小春可能是因为山鸡哥,因为韦小宝,因为《独家记忆》,因为应采儿,甚至是因为小小春。可是陈小春早年的经历才是他成为今日“古惑仔”的最好证明。陈小春自小家境贫寒,父亲是工地工人,收入甚微,一家人只能艰难度日。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当时家里太穷,家里最小的一个弟弟真的养不活了,就以三千块卖给人家了。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从13岁就开始做零工。从田间到工地,从大排档到理发店,他做过很多工作,一路艰辛,最终也遇到了自己的机遇。 他去参加香港无线电台的舞蹈艺员考试,当场被录用。因为没有基础,他只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训练课后独自去练功房加练。后来作为优秀学员先后获得了给谭咏麟、梅艳芳、张国荣伴舞的机会。在一次为林忆莲伴舞后的庆功酒会上,陈小春登台献歌,一首《水中花》成了他人生另一个阶段的敲门砖。唱而优则演,陈小春开始出演一些小角色。在1995年文隽投拍的《古惑仔》中,陈小春饰演了“山鸡”,因为他早年的经历和片中的角色有很多共性,所以他也成功塑造了这个经典的形象,从此一炮而红。 贫穷没有限制陈小春成功的脚步,反而给了他坚韧的品格和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人生有无数种可能,限制自己的往往是还没去尝试,就说出的不可能。
这些不可能,或许是贫穷带来的自我怀疑,但贫穷却远不能成为限制我们突破束缚的枷锁。 对于四、五十年代的人来说,贫穷可能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出生在这个年代的人多数都品尝了贫穷的滋味,但正是那些浸泡在这贫穷岁月中的人,才写出了如《蛙》、《平凡的世界》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讲的: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对莫言和路遥来说,那些贫穷的记忆,都成了他们的精神财富,也使得他们的文字铿锵有力。
对很多人来说,从贫民窟的穷小子到荧屏巨星是不可能,但陈小春做到了,他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从吃饱穿暖都成问题到成为文学巨匠是不可能,但莫言和路遥做到了,他们向生活发起了挑战。 贫穷不会限制任何人的想象力,自甘贫穷才会。生活也没那么多不可能,不惧贫穷,接受所有的挑战,每个挑战都会赋予生命更多意义,这就是挑战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