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无齿孔邮票的三阶段分析

 过往邮客 2018-01-13

邮票的齿孔研究离不开齿孔度数。邮票的齿孔度数简称齿度,表示邮票齿孔密的量度,以度为单位,它是以20mm长度内有多少齿和孔的数量来表示的,如在20mm内有12个齿、12个孔,则齿孔度为12度;在20mm内有12个孔、11个齿,或者12个齿、11个孔,则齿孔为11度。




在世界庞大的邮票家族中,绝大多数是有齿孔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诞生了不少无齿孔邮票。在邮票市场上,无齿孔邮票的价格往往高于带齿孔邮票。这种市场价格的差异根本上是由无齿孔邮票的稀缺性决定的。


我们常说的无齿孔邮票可能主要是指“梅兰芳”、“儿童”、“金丝猴”和“熊猫”等,但实际上远不止于此。包括准无齿孔邮票在内共计16套。如下表所示:



新中国无齿孔邮票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与纪特邮票、JT邮票和编年邮票三个时代相对应。


第一阶段是纪特邮票时代。这一时期发行的无齿孔邮票最重要的特征是发行量小。除纪33M《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特59《熊猫》和特60《金丝猴》无齿邮票的发行量暂不清楚外,其他发行的四套无齿孔邮票发行量均较小,尤其是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无齿孔邮票的发行量更是只有区区1.0万枚。


 
 


第二阶段是JT邮票时代。JT邮票是中国邮票发行的一个高原,但是JT邮票中的无齿孔邮票则是一个谷地。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无齿孔邮票发行量太高。5套JT无齿孔邮票的发行量呈上升趋势,年年增加。


 
 


第三阶段是编年邮票时代。这一时期的无齿孔邮票可称喜忧参半,喜的是1995年发行的《桂花》无齿小全张邮票只有56.7万枚,忧的是1996年第9届亚洲国际集邮展的发行量却高达545.6万枚。同时,本时期的无齿孔邮票主要为小型张或小全张,单纯的无齿孔邮票只有《梅兰竹菊》无齿孔小版。


 
 


新中国发行的无齿孔邮票绝大多数都是邮票精华,尤其是老纪特时代的无齿孔邮票堪称文物级藏品,是中国集邮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邮票的发行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集邮爱好者而言,从邮票的保值增值角度看,可适时购入自己喜欢的无齿孔老纪特邮票。

(来源:集邮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