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淮北人,老实说我对淮北的了解并不深刻,不熟悉道路,不了解城市规划,不知道市长是谁,只停留在那是自己的家乡,一座煤炭城市。 淮北位于安徽北部,1960年建市,与山东、河南省临近,口音和河南相似,饮食习惯属于北方,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作为一座进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今已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相山区和烈山区据说在做全域旅游,想必是没有其他出路了。但是无奈旅游资源禀赋不高,城市可达性差,基础设施配套落后,而且定位似有偏颇。 上大学的时候,问及淮北的特产是什么?我想到的是煤炭、口子酒,或者还有临涣的烧饼油茶。但是后来谈到拉面、面皮、板面等面食,居然也被认为是特产,毕竟在外面吃不到。尤其是拉面,是用开水和面然后挤压而成,口感十分劲道,但是不易消化。 经常提及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淮北算是几线呢?从官方统计的城市化水平62%左右,貌似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人口200多万,GDP在省内还算中等(750-800亿元),人口房价每平4000-6000元,能算是四五线城市吗?但是切身体会,城市化的水分比较大,产业上对第一第二产业的依赖比较大,这其实是不是中国大多数中小城市的现状呢? 如今,淮北的棚户区改造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开发区建设不断有企业进驻,但是代价也很巨大。吸引的企业多是高污染型,比如铝厂、焦化厂等,由于气候干燥,PM10估计要爆表,而冒着白雾的大烟囱更是让乡村环境恶化。虽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是生存是人的第一要务,要生存就只能先发展经济,即使是高污染高代价的经济。 作为学习旅游专业的人,作为旅游系统(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旅游目的地),淮北城市可达性不高,主要依赖铁路,今年高铁开始运营,但是线路很少;此外,旅游资源主要有相山风景区、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龙脊山风景区、南湖风景区、双堆集烈士陵园、临涣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及东湖风景区,但这些旅游资源并不具有差异性,更像是城市公园,辐射力不强。针对旅游客源地来讲,知名度几乎无。还有最重要的上层支持,资金,如今是否是最佳转型契机? 所以淮北发展旅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可能会走的很艰难,但也是无奈之举。 PS:虽然淮北经济并不发达,环境并不好,但是她是我的故乡啊,我心往矣!所以今年就回家吧,发挥点螺丝钉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