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为“名”所累

 水乡茶友 2018-01-13

                                              

原创 2015-09-12 


名声是一个人在社会上为人所知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影响力。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的名声仍在流传,仍在影响着后人;有的人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他的英名却流芳百世,即所谓“青史留名”。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名声是一个人有限的肉体所散发出的能量。一个人有限的肉体生命从他流传久远的名声中得到了延续,是人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所以,大凡有抱负、有远见的人,不但注意生前建功立业,而且看重身后之名。


一个人要在活着的时候出人头地并不容易,而要在死后赢得身后之名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百年之后,人人都如油尽灯灭,湮没无闻,能青史留名、为后人传诵者又能有几人?据说当亚历山大面对自己率领的几十万所向披靡的大军,突然想到百年之后这些人连同他自己都将化为腐土残骨时,不禁潸然泪下。人生成败又有极大的偶然性,“成者为王败者寇”,为王为寇时势使然。因此,一个人要在众多的同类中拔萃而出,在有限的生命里赢得芳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话说:“追求名声的人名声回避他,回避名声的人名声追求他。”有人得到了名声但并不相配,有人应当名声卓著却默默无闻。



上海大学里的中外名人雕塑之孔子


一般来说,如若一个人的名声愈持久,则它来临的愈迟,这已成为通则。因为名声是靠实力来打造的。比如一个人要靠作品出名,但要真正写出能流芳百世的名作,不但要有盖世的天才,还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曹雪芹一辈子就写了一部《红楼梦》,而且在他生前都是默默无闻,过着穷愁潦倒的日子。写出一部好作品难,而且即使一部好的作品出世,要得到世人的了解、认可更难。凡·高的画在他去世100年后才开始渐渐有点名气。大凡所有杰出的作品都需要时间来得到人们的了解和认可。流芳于后世的名声恰如栎树,成长得十分缓慢,但却影响久远。那些只能盛极一时的名声,就像一年一枯的草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虚名则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就像现在朝开暮谢般匆匆而过的各种自封的炒作出来的“大师”们一样。



上海大学里的中外名人雕塑之屈原


我们经常看到,在文学这座殿堂里,住着一些伟大的死者,他们活着的时候在这里毫无地位;还住着一些活人,但随着死神的降临,他们便立刻被赶出了这座圣殿。生活就像贫困时的情形,愈宝贵的东西便一定会愈加珍惜。年轻时人们需要金钱来支撑生活,需要名誉来满足虚荣,但这些却极为缺乏。当人们成为老朽,生活的快乐和消遣就像秋天的落叶一去不复返了,也就在那时,名声才像冬青树一样开始萌芽。所以,名声就像整个夏季都在成长而只是到圣诞节才能享用的水果,但当人们一想到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把全部的活力都灌注到了至今仍然年轻的著作中去,到了老年,再也没有什么比这种感觉更能让人宽慰的了。历史证明,只有在死后才得到名声的人,才真正配得上这名声,这就是名声价值的报答!


人们渴望名声,追逐名声,语不惊人死不休,恨不能一夜成名天下知。但很多人又为名声所累,名声是一把双刃剑。在盛名之下,会有不能承受之重。名声有好也有坏,有“实名”,也有“虚名”。有的人因偶然的机会一举成名,但在名誉面前迷失了自己,忘乎所以,最后碰得头破血流。有的人本来有一些才华,但因过早功成名就坐享其成,从此,飘飘然耽于浮名而不再进取,颓废堕落,从此江郎才尽,无所作为。



上海大学里的中外名人雕塑之荀子


名声就像“鸦片”,人一旦蹈入名声的沼泽,就会愈陷愈深,不能自拔。对名声的欲望是杰出的人最难摆脱的,结束这一愚蠢行为的唯一方法,就是清醒地认识到,它是愚蠢的。我们的所有忧虑、焦躁、担心、烦扰、苦闷,乃至愁肠百结、竭尽心力,在绝大多数场合,都是由于过多考虑别人会说什么而导致,即太在乎自己的名声。世界上的道理就是这样,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人性中本来就有恶的一面,有些事你越在乎,那些恶人们就越得意。就像在乡下的一群穷孩子中,有一位小孩穿了一件干净漂亮的衣服,总有一个坏孩子会忌妒他,你越爱干净,他越想弄脏你的衣服,让你难过而他却由此感到开心。对于名声也是这样。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相对于各种生活事务,他人的看法极少对我们产生真正积极的影响;再次,这种看法如此地不利于人们,以至于一听到谈论有关他的任何事情或言论,便焦虑不安。如果人们能够超脱这种愚蠢行为,便会促进我们心灵的平静和欢乐。这个结果在现在看来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话,人们便会更加坚定而自信地生活,所作所为便会更加自由自在而少于烦闷窘迫。真正的智者,对名声应该视有若无,淡泊处之,如果你不怕失去它,也就无所畏惧了。一言以蔽之:我们就能够返璞归真,回到我们自己了。我们应向自己的心灵大声疾呼:“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上海大学里的中外名人雕塑之弗洛伊德


现实生活中的既得事物中,没有比好的名声更容易引起同事或邻人忌妒的了。高标见妒,贞烈遭危。盛名之下最不能承受之重就是小人的嫉妒。忌妒是人类伊始就自然生长出来的,当把忌妒对准个人品质这一目标时,这种忌妒最为恶毒且难以平息。


一个人名声一大就会暴露自己。自己的所有优点和缺点都会公开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果让人们看到你的才智绝对地优越于他,他会渴望并且常常会伺机伤害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很可能谦卑温顺,但是只要他的才智出类拔萃,就会被人们认为是大逆不道而很难得到人们的宽恕。一个人若想讨人喜欢,他就必须在才智方面逊人一筹。若想赢得人们的好感,唯有显示自己像畜生那样愚蠢粗蛮。



上海大学里的中外名人雕塑之齐白石


阅历相对比较丰富的人会发现,一些被社会上大多数普通推崇的美德和优点,往往并不是最终决定人的命运的最关键的因素。决定人命运的最关键的因素往往是大家都缄口不言而心照不宣地奉行的一些准则,这就是时下所流行称呼的“潜规则”,而越是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越是“潜规则”战胜了“规则”。因此,一个试图凭借其才华和精明跻身社会名流之列的人,必定是个未经世故的人。这种品格极易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忌恨和不满,而更难以忍受的是,人们会把这种丑陋卑鄙的忌妒行为掩盖得让谁都难以察觉,他们会一边赞美你的优秀,一边却千方百计地压制和打击你。这就是人性的险恶。应当永远记住,没有哪一种仇恨像由忌妒而引起的仇恨那样难以和解。



上海大学里的中外名人雕塑之门捷列夫


所以,一个人名声越大的时候,越应该谨慎。名声就像传导器,当一个人名声越大时,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会因名声大而传成一件大事。名声就像大海里的波涛,名声越大,泡沫也越大。一个聪明的人,要善于分清哪些是波涛本身,哪些是泡沫,要善于挤出名声所引起的虚假泡沫,把不属于自己的虚名过滤掉。这样,你才不会为浮名所惑所累。防止名声引起负面效果的唯一方法是不要让浮名牵着走,成为名声的奴隶。尤其是要警惕心术不正的人恶意吹捧,更不要自己头晕眼花,被人捧杀。大自然的道理就是物极必反。高位、重权、大名是祸之所生,自古以来最为危险难测,要对名利心存畏惧。历史上许多曾声名显赫的人物,最后之所以都选择了归隐林泉,就是因为他们懂得见好就收,止于至善。



来源/文化的力量

作者/田学斌

作者授权阅读公社独家转摘

主编、监制/振华

责编/一正

制作/兰宇、滕跃升


查看已删除文章,请在后台留言,我们将单独为您发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