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

 楚地吾桐 2018-01-13

唐寅《行书与若容手书册》(或名:《致若容札》)纸本行书 27.3×64.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
 寅顿首顿首。若容老兄翰学省示,知浮休迁化欲往哭之,事冗不克.遂怀也。故人朋旧渐就凋落,深可慨 叹,自度衰飒,又何能久世耶!者者瓠庵阁老、石田高士相继作古,余窃悲悼,以为前辈风格颓委,使后生 无所师法。今我盟社亦复零落,新近后既生无谦谦之德,又不及接见前辈,岂叔世风气使然耶?言及于此, 中心恝然,金口六壬何如?钞毕幸还之。仆旧集唐氏文选被张承仁御史借没,不知宅干钞得否,幸为我转问 朱子儋有否?缘仆收拾旧所著书为身后计耳。仆旧著三式.总钤三卷.唐氏文选八卷,书画手镜一卷.将相 录二十卷,吴中岁时记二卷,史议四卷,时务论六卷,幸公识之,他日从浮休游于地下,幸书于圹侧也。冬 间云:得相面当剧哭以了残年.使回草率附白,劣不多悉。即日,寅顿首、顿首。若容老兄翰学。

唐寅的书法风格:
1 主要师学赵孟頫,字型学苏轼,秀丽学李邕,俊逸挺秀,妩媚多姿,
3 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
4 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
5 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
6 行距倾斜,字体倾斜,笔划送出张扬,枯笔皆为最后看不到收笔痕迹
7 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
8 晚年书法笔肥墨浓,书体扁圆,除了学苏亦学米。


唐寅一生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欧阳询、米芾等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其书法风格主要分四个时期:


一、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瘦硬稚拙,书体方整,得力于欧阳询,与他后期圆润的书风明显不同。

黄茅渚小景图卷 题字 上博

二、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35岁时的《落花诗册》(苏州博物馆藏)。

落花诗册 苏博

三、37岁至45岁,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专心从事自由自在的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这类风格作品甚多,如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岁的《七言律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0余岁的《山路松声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和正德五年(1510年)41岁的《自书联句诗》(北京故宫藏),均呈赵孟頫与李邕相融合的面貌。

七言律诗轴 台北故宫

山路松声图 题字 台北故宫

《自书联句诗》北京故宫

四、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岁以后作的《西洲话旧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看泉听风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题等。

《西洲话旧图轴》题字 上博

看泉听风图 题字 南京博物院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此幅行书《致若容札》的点画、结构、章法与唐寅晚年的风格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