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条绍兴最美古道,有诗有远方】

 宁静的学者 2018-01-13

会稽山香榧古树

前不久,绍兴的3条森林古道获评“浙江最美古道”称号,其中会稽山香榧古道、新昌霞客古道位列“浙江十大经典古道”,而柯桥上青古道则入选“浙江十大风情古道”。

随着“古道旅游”的开发建设,风光独好、文化芬芳的一面也更多地展现在游客们的面前。

陶宴岭古道

上青古道:

绍兴的“茶马古道”

平原出河湖,山岭匿古道,古道盘旋于山间,千百年前,古道是先辈们出行的交通要道。时光荏苒,古道已不复往日熙攘,湮没在人们的印象中,但它们承载着过去的繁华和沧桑。

上青古道,是江浙沪驴友圈中较为出名的一条古道,从柯桥区平水镇上灶至王坛镇青坛,含日铸岭古道、陶宴岭古道、万寿山古道三段,全长21公里,是古时嵊州一带通往绍兴的唯一官道。

上青古道

在古代,官道可供百姓挑担通行,骑马者也能经由官道来往,路面较为开阔平坦。赶马的汉子们一袭马褂,一壶浊酒,满腔热血,萧萧风尘;荒寂的山涧峡谷里,不时回荡着商家的叫卖声和汉子们的吆喝声。

日铸岭古道北起平水镇梅园村锁泗桥自然村,南经日铸岭,终于祝家村上祝自然村,古时为会稽至台州、温州的陆路通道,被称为绍兴的“茶马古道”。

进入锁泗桥自然村后,看到一个岔路口,左边通往村中,右边通往不远处的公路,沿着右边的道路行进,前头又出现了岔路口,一条通往山上,一条通往兰若寺水库。

日铸岭古道

据传,日铸岭是古时铸剑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铸剑鼻祖欧冶子,在日铸岭下,若耶溪旁和附近的赤堇山、上灶、中灶、下灶,燃起熊熊炉火,建成了铸剑场所,算来距今至少已有2500年,日铸岭可谓是古越文化的见证者。

绍兴南部山区保留着为数不多的驿站古道遗址,陶宴岭古道便是其中之一,它曾是绍兴市区到稽东、王坛和嵊州北乡、谷来、崇仁的必经之路。

霞客古道

霞客古道:

“浙东唐诗之路”发祥地

霞客古道,穿越莽莽山川,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按照《徐霞客游记》中所述的行程命名,它约建于唐代,途经宁海县、天台县、新昌县,全长120公里,其中新昌段古道全长90公里,唐代有400多位诗人走过霞客古道,留下诗歌近两千首,唐诗文化赋予了古道“浙东唐诗之路”发祥地的美誉。

新昌县南明街道的班竹村是霞客古道的重要门户,霞客古道本是官道,现存路面多以卵石铺面,其中保存较为完善的一段便在班竹村,整条古道穿村而过,长约一千米,宽约两米,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至今仍保存完好。

班竹村分前街和后街,前街是古驿道,两旁开店设铺,古时专供官员、公差、旅行者往来,后街则为供村民居住、行走和劳作之地,至今仍能看到两侧的土垒老屋,徐霞客曾夜宿班竹村,并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近两百字的介绍,为后人留下弥足珍贵的史料。

霞客古道沿途可欣赏的不仅只有班竹村一处,还可领略天姥山、桃源古村、仰天湖、国清寺古树群等景点的景致。

会稽山香榧古道

会稽山香榧古道:

遥想当年商旅不断

在巍峨苍翠的会稽山深处,隐藏着一条香榧古道,历经千年风雨侵蚀,演绎着岁月沧桑。在崎岖的古道上,淳朴的村民们背着的不仅是香榧、茶叶等,更承载着他们浓浓的乡情。

会稽山香榧古道,从嵊州市谷来镇、柯桥区稽东镇和诸暨市赵家镇香榧产区,到诸暨市枫桥镇香榧市场,总长57.5公里,是千年来从会稽山采收香榧、再销往全国的古道。

春意盎然、四野明净的时节,我们再次踏上会稽山香榧古道,驱车行至稽东镇占岙村,沿溪行,进入会稽山千年香榧林月华景区,两旁缓坡上的香榧树连绵成林,气势万千。

会稽山香榧古道

徒步古色古香古韵犹存的石板路,遥想当年古道商旅不断的盛况,享受一路上自然古朴的古道景观。

近年来,绍兴市高度重视森林古道修复保护工作,将其纳入“森林绍兴”建设的重要内容,编制了《绍兴市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专项规划》,出台了《绍兴市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建设规范指导意见》,制定扶持政策,落实专项资金,加强对森林古道的修复与保护。仅在2015年,就建成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21条,长150公里,目前已累计完成游步道建设202公里。

随着“古道旅游”的开发,其风光独好、文化芬芳的一面也更多地展现在游客们的面前。一条条古道,静静地躺着,从历史的深处蜿蜒而来,又曲折地通向历史的另一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