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偏要走弯路呢?” 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 有人说,走弯路,是为了拉长流程,河流因此能够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以水满为患了; 又有人说,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将会随之减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 禅师笑着说:“都对!但根本的原因是河流从发源到入海,流经各处会遇到各种障碍,无法逾越,只有绕道而行,绕来绕去,避过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才能抵达遥远的大海。” 其实人生也如河流,遭遇坎坷和挫折是常态。 一味悲观失望、长吁短叹的人,只能停滞不前。 当直面不过时,当硬碰硬注定无果时,不妨换个法子,暂且绕一绕,另辟蹊径。 虽然耗费了一些时日,走了许多“弯路”,但是最终依然可以抵达大海,迎接新生。 在自然界,走弯路是常态。 就像一棵大树,不论怎样高耸入云,怎样挺拔壮秀,必定要有旁生的枝丫,弯曲的茎干。 直挺不曲虽然骨气十足,却也少了婉转的妙处。 弯曲而折的草木往往更有造型,柔软而弯、另辟蹊径的人也更有故事。 有人说以卵击石也是一种智慧,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智慧,有着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的精神。 但是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命之河所必遇到的“石”,摸清它的位置,认清自己作为一个“卵”没有击败它的可能。 于是退一步,寻找柔和迂回之策——未尝不是另一种大智慧。 在热播剧《军师联盟2》中,吴秀波扮演的司马懿,多次与诸葛亮交战。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用兵奇诡,自己不是他的对手。 但是他也知道,粮草不济是诸葛亮最大的弱点。 于是他决定耗着诸葛亮,不与他直接交战。耗到蜀军多次退兵,最终耗死了诸葛亮。 在正面交锋中,司马懿没有讨到半点好处,偌大的一座西城空空荡荡,诸葛亮端坐抚琴,便震退了司马懿。 深知对手大智而自己不及,这样的自知之明,是司马懿成功的基础。 在这基础上,不去硬碰硬,争一时之意气,而是选择按兵不动,迂回而上,缓缓攻矣,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不能打倒你,索性就绕开你。 这是河流得以入海的诀窍,也是人该有的生存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