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佛系青年的争与不争

 郭一墨 2018-01-13

心灵——佛系青年的争与不争

佛系青年的争与不争——薛羽骐

或许因为目标的遥远,或许因为期望的迷茫,又或许因为一花一叶的凋落,一草一木的枯荣,人生难免有几分不顺心,明镜蒙尘,菩提叶落,皆是心上的不喜。

古有言:木叶落长年悲,纵然是风流倜傥如宋玉,望之秋至亦有悲情。纵然是才高八斗如曹子建,行至洛河畔思之美人,自觉人神道殊,叩玉生悲。至美莫过于才子佳人,功名利禄,色衰爱弛。至高莫过于王侯将相,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莫说已是黄昏独自愁,万家灯火,人生百态,红尘渺渺。若非超脱凡世,朝游百越暮苍梧的仙家神明,又有几人能于万事处变不惊,笑看风起云涌呢?

上至国运疆土,有人浴血奋战,勾心斗角。下至柴米油盐,有人斤斤计较,锱铢必算。大争之世,人人皆有所求。

求之不得,最是伤情。

于是有的人叩首佛前,在香火缭绕中留下自己的誓愿。有的人投机取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也有的人自怨自艾,碌碌终日。

在佛前祈求的人,纵然五体投地,一心虔诚,观世音亦未观世音。不择手段的人,空有钻营,机关算尽,最后落得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败涂地。饱食终日更是万事皆休,满腹牢骚,心神俱疲。

个中滋味,羞于旁人提。

诸子百家,墨子言非攻,老子言无为,荀子安于学,庄子视功名生死如浮云。仿佛可见,一位位圣贤坐立于前,眉头紧锁的呵斥道:“莫争!”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果真如此?

又见万古长夜,一位老人缓缓走来,如明月般照耀开混沌,轻轻颔首。

“不争,更是大争。君子,有所争,有所不争,是为中庸也。”

我辈当如何?学识知识浩如烟海,挥桨行舟,此为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此为不争。学于大学,人与人交往中难免有摩擦,与大是大非前据理力争,此为争,与意气之争处退一步海阔天空,此为不争。

求之不得,不顺心意。争而不得,心肠郁结。不争不求,人非圣贤岂能如此?有所争,有所不争,有所求,有所不求。不偏不倚,近乎中庸。

心灵上的中庸,行为上的中庸,才能保持行于世上,不为尘埃所蒙蔽,不为世俗所感染,既不脱离,又不远离,保持心灵的纯净,有所悲也有所喜,方为大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