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境高雅话选仙------选仙钱棋仙(五)

 破冰之旅vbiunx 2018-01-13





前言







       选仙钱是中国花钱的一大品类,是宋代博戏或行酒令的博戏子,当时行于宫中和仕林,闺阁中亦为之。北宋庆历、元丰年间诗人王珪(1019-1085年)在《宫词》 中如此描述宋人游玩选仙博戏的情景:“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上 筹须占蓬莱岛,一掷乘鸾出洞天。”

      选仙一面是仙人图案,一面是诗文,有实心圆形和方形两种,方形的相对较少。若有实物中间打孔或顶端有圆孔,多是因为佩戴等需求为后人所打孔。由于选仙钱集诗文和仙人图案搭配于一体,意境绝佳,属花钱门类中的“高雅”品类。




碁 仙



【碁 仙】


     碁”是古代棋的异体字。与“棋”同音qi。又读“ jī ”通'基':表示根基、根底之意。

  “碁”基本字义是;● 碁 形声。字从石,从其,其亦声。“其”本指“一系列等距排列的直线条”,转指“一系列纵横交错等距排列的直线条”。“石”指大的具有平整表面的石板。“石”与“其”联合起来表示“表面刻画有一系列纵横交错等距排列直线条的石板”。本义:石制棋盘。引申义:石制棋子。

       最终结论是;“碁”在中国古时指“围棋”。


围棋,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直线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因为黑棋先走占了便宜,所以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中国古代围棋是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处各摆放两子(对角星布局),为座子制,由白棋先行。现代围棋由日本发展而来,取消了座子规则,黑先白后,使围棋的变化更加复杂多变。围棋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





烂柯山的传说





         

传说在陕西洛川县东南40公里,有一座平地而起的土山,这本是一座普通的土山,但这看似普通的土山却和一个久远的传说紧密相连,这山就是“烂柯山”,传说就是“烂柯山传说“。传说很久以前,烂柯山下有个村庄,村子里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人,因为他以砍柴为生,人们都叫他王樵。这年春季的一天,王樵拿起扁担斧头上山砍柴。走到山上见有两位白发长须的老人,携手进了烂柯山的桃花洞。王樵很觉奇怪,村里没见过这两位老人,他们这是做什么去呢?出于好奇,他也就跟着走进洞里。只见洞中流水潺潺,两旁桃花红得鲜艳,有的树上已是硕果累累。两位老人在一块青石的两边坐下,摆开棋盘,下起棋来。王樵见此情景,也就放下扁担,撂下柴斧,蹲在一旁观棋。时间一长,只见两位老人,有时顺手摘下一只桃子吃,有时也送给王樵一只吃。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两位老人下完了棋,起身向洞的深处走去。这时王樵才想起自己是来砍柴的,连忙去捡扁担,扁担已经朽丁,再去拾柴斧,斧柄也已经烂了,斧头也已生锈了,柴砍不成了,王樵只好顺原路出洞回家。

       一出洞,他已觉得先前的山形林木、道路都好象变了,归途只能依稀辩认。总算到了村里,见往来老乡都是陌生人,他诧异地上前询问王樵的家,人们告诉他,王樵上山打柴,一去不归;至此已有八百年了。这时王樵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神仙,而自己也成了仙。他知道再寻下去也是没用,只好返回山中,又进了桃花洞,其后不知所终。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即来源于此传说。

         关于王樵观棋遇仙的传说最早可见于南朝时梁朝人杜撰的《述异记》中,《水经注》中对这个传说也有记载,并且说明了其发生的时间在“晋中朝”,由此可见这一传说距今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








棋仙钱欣赏


目前所见棋仙钱诗文如下:

              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交采樵客,柯烂不知归!
棋仙上的五言诗有人认为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作。



烂柯山传说由于其民间传说的自身特点,使得其具有了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语言朴实简洁,内容丰富,优美动听,在其中寄寓了劳动人民对自然与生命的抗争和生存欲望。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国花钱图集》和网上藏家,内容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